否定因果之理的心,亦即执著空见的心。止观说:“空心无畏,不存规矩,恣情纵欲”。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名数)色声香味触之五境也。是为起人之欲心者,故名欲。是为污真理者,故名尘。止观四曰:五尘非欲,而其中有味能...【顺不苦不乐受触】 p1110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九卷四页云:云何顺不苦不乐受触?答:不苦不乐受相应触。卽舍根相应...【有为无为无二为相】 p0559 世亲释九卷十六页云:有为无为无二为相者:是非有为自性,非无为自性义。非业烦恼...梵名 Sindhu。与贤豆、身毒等同义。皆指天竺,即今之印度。(参阅“天竺”1350) p6643...云何有学?几是有学?为何义故观有学耶?谓求解脱者所有善法,是有学义。从积集资粮位已去名求解脱者,当知求证解脱...(名数)开佛智为二种:曰如理智,如量智。曰根本智,后得智。曰真智,俗智。曰实智,权智。曰一切智,一切种智。要...专修念佛的人,以念佛之德,现生自然获得十种的利益: 一、冥众护持益,即梵天、帝释、四天王、龙神八部等护持...全一卷。略称即身义。日僧空海撰。收于大正藏第七十七册。为说明真言密教根本要义之书。内举金刚顶经、大日经、菩提...略摄支者,谓前所分别无明等十二支,今复略摄为四,谓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生支,唯由如是四种支故,略摄一切...【诸法得舍差别】 p1352 瑜伽一百卷十八页云:又于此中,应知诸法如其所应,若得若舍。谓有一类,由受所受故,或舍...为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之第四观。又作宝树观、树观。佛陀在世时,有韦提希夫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亦欲未来世之...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问: 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圣严法师答: 人的恩怨瞋爱都是并行的;如果只有爱,没有其他的情绪,就不...
过去在竺叉尸罗国有一座塔寺,波斯匿王时期,门柱被火烧毁,后来佛又重安立门柱,但时间一久也变得腐朽不堪。当时该...
佛教不仅主张对人要慈悲,对生命要尊重,对自然要爱护,对物品要珍惜。这些思想在当今全球的环保事业中仍然闪闪发光...中学生说,将来我毕业,离开家去读大学,那时就好玩了,我会很快乐,生活会很美好。大学生说,将来我毕业了,获得了...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我们到临命终时手忙脚乱。如果由于你对人生的认识不清楚,到临...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大家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无非是观机而说,好...常常听说一句话叫酒满茶半,但为了什么,却并不确知。 直到有一天,同一位精于茶道的朋友一同饮茶,听他边斟边说:...六字洪名人人能念,个个可念,方法极简易,而念佛原理却深邃浩博,乃佛果觉境界,极平常极玄妙,超出众生的思量,兹...
空心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空门 | 下篇:空见 |
(传说)祖庭事苑四曰:感通传云:西国修多罗院有一石钟,形如吴样,色如青碧玉,可受十斛。鼻上有三十三天像,四面...
五欲
顺不苦不乐受触
有为无为无二为相
鸡毒
有学
二智
现生十种益
即身成佛义
略摄支
诸法得舍差别
树想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圣严法师:为什么相爱的人,反而会相互伤害

比丘为塔作枨因缘

从三个方面谈佛教徒的环保观念
立即采取行动才是最佳选择

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