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涅槃,又名灭度,是灭尽烦恼和度脱生死的意思。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达摩毕利】 奘传云:唐言法爱。...凡三卷。日本天台宗之祖最澄撰(820)。收于大正藏第七十四册。由于最澄上表请废小乘戒仪,而立大乘戒仪,并别设大...全一卷。为沩山灵祐之语录。详称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又作大圆禅师语录。唐代灵祐(771~853)撰,明代语风圆信、...禅林用语。指烦恼之念。又凡夫起有所得之心,称为头角生。碧岩录第九十五则(大四八·二一八上):“垂示云:‘有佛...全一卷。隋代吉藏(549~623)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昙无谶所译金光明经四卷之注释书。本书将金光明经十八品...三种有之一。多种因缘集合为一物,乃假之存在,称为假名有。如色、香、味、触四事之因缘和合,假名为酪,此酪无自体...即香(梵 gandha)与花(梵 puspa)之并称。又作华香。多为供佛用。奉施香华,可得十种功德:(一)处世如花。(二)身...(术语)视法有生灭去来者,小之妄见也。依中道之正见,则生灭去来原为如来藏,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也,三论宗所明八不...【阿赖耶识与转依差别】 p0781 瑜伽五十一卷十页云: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杂名)三戒坛之作法,宜标准四分律,此虽为小乘法,然戒无大小,一般大乘僧亦就之。是南山律宗及法相宗等之意。天...梵语 savghātī,巴利语同。又作僧伽胝、僧伽致、伽胝。为三衣之一。即九条以上之衣。又因必须割截后始制成,故称...佛说疗痔病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
菩萨知道贫穷之人就心怀多怨,所以首先要行财布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布施给贫穷的人,如果大家要做菩萨,一定要有...
阿赖耶识有两个功能:第一个保存种子,第二个把种子成熟变成果报,这两个功能一定要记住:一个含藏一个异熟。因地上...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 现...
敬畏因果就要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身业不能去杀生,不能去偷盗(就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家不给你,就不能自己去...
世间的人之所以贪财,因为财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分、地位的陪衬。古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可见拜金主义也非自今日...俗话说气大伤身,但很少有人能在怒火冲头的时候做到心平气和。近日,美国雅虎网载文指出,生气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可是...
佛法对感情的看法是什么?这个每一个宗教,不是讲爱就是讲博爱,要不然就是讲慈悲。那么我们要从人的最底处的地方谈...
你能够真实的觉悟,你才能够真实的放下! 今天我们讲到如何正确地看待我们今生的生命,你一定要对这种一时的个体生...
泥洹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彼岸 | 下篇:招提 |
不见一物谓冥,泯绝诸相谓寂;乃形容真空之理。 p4055...
达摩毕利
显戒论
沩山灵祐禅师语录
头角
金光明经疏
假名有
香华
生灭去来
阿赖耶识与转依差别
三戒坛
僧伽梨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

阿赖耶识是如何变现出果报的

发菩提心方能消宿业

规范身口意三业
想赚钱要靠努力与福报
生气时不妨先做这三件事

佛法对感情的看法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