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耶识中所藏的种子,遇缘生起现行,就是阿赖耶缘起。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增上慧学差别分别】 p1317 显扬七卷五页云:增上慧学差别分别者:若苾刍,于苦圣谛,如实知苦;于集圣谛,如实知...亦名:净地[米*番]汁不得流入大界中 子题:[米*番]]汁 行事钞·四药受净篇:“僧祇,内作净厨。不得 [米*番]汁 荡器...胜解行菩萨者,谓住胜解行地中,成就菩萨下中上忍,由其安住菩萨种姓,始从初发大菩提愿,乃至未入极欢喜地,未得出...(人名)Prajāruci,三藏法师名。译曰智希,慧爱。续高僧传一曰:般若流支,魏言智希。二十唯识上曰:魏时有居士名...【断有五种】 p1416 显扬三卷十六页云:论曰:果断有五种者:谓诸果中断有五种。一、诸缠断。谓由四种对治故;远离...(术语)唯有此一具之三衣,不更蓄余衣,谓之单三衣。为十二头陀行之一。大乘义章十五曰:言三衣者,谓五条衣七条衣...无量净,梵名 Apramāna-?ubha,巴利名 Appamāna-subha,音译阿波摩羞、阿波摩首诃、阿波罗摩那、又作无量净果天、...梵语 subhā?ita。意译妙语。乃赞称经典甚深微妙之语。据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载,印度僧众诵经,先取经意造颂赞叹佛...(名数)依罪之轻重,次第遮难,细别遮罪,虽有十六种,然正向受者质问时,于十六遮中,合衣钵为一,合父母为一,合...(譬喻)涅槃经二曰:如虫食木有成字者,此虫不知是字非字,智人见之终不唱言是虫解字,亦不惊怪。大王当知旧医亦尔...【四种智】 p0403 瑜伽十四卷九页云:又有四智摄一切智:一、唯无漏,于诸法中能现见智;二、一向无漏,于诸法中非...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问: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具体落实在念佛的时候,应该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大安法师答: 都摄六根就是将眼、耳、...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 1、不嗔。如果想要长得端正美丽,以后就别发脾气了。脸上常带欢喜,你才会有端庄美丽...
在教内有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管一个僧人比管一千个兵还难。我以前还不太理解,认为出家人都...袈裟,指缠缚于僧众身上的法衣,因为法衣的颜色不正而得名。也称作袈裟野、迦逻沙曳、迦沙、加沙,梵语kas!a^ya,巴...
岁月静静流过,无论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遭遇,我们都应该从中汲取智慧。人的一生,如果得不到智慧,那不过是和动物一...
阿弥陀佛光明妙德不可测度、超情离见,具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感应。诸如,为什么临终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呢?为什么念佛过...
杂秽语是语业当中最后的一项。虚诳语、粗诳语、离间语,这个语业的第四种是杂秽语,也就是绮语。绮语是指无义利的语...心胸狭小,看什么都不顺眼,自然也就很难容得下其他;放宽自己的心胸,可以容纳更多,也让自己吸取更多的经验、智慧...
阿赖耶缘起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阿赖耶识 | 下篇:阿僧祇 |
由前世妄语,今生所得之二种报。据法苑珠林卷七十之记载,即:(一)多被诽谤,指因前世不务诚实,妄语无信,故感得今...
增上慧学差别分别
摄食界[米*番]汁不得流入大界中
胜解行菩萨
般若流支
断有五种
单三衣
无量净天
苏婆师多
十三难十遮
虫食木
四种智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何落实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

宁管千个兵,不管一个僧
袈裟的功德

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可从这四点来判断

不要错失千载难逢的往生机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