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竹园,为频婆娑罗王建筑以供佛说法的道场,在王舍城,也是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寺院。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为“定善”之对称。指散乱心所修之善业。诸师对于观无量寿经所说之三福、十六观,配于定散二善有各种异说。净影寺慧...【十一识】 这是摄论宗所立,由阿赖耶识的变异而生起十一种识的差别。即:一、身识,指眼等五根。二、身者识,即染...【五种杂修第四静虑者生地差别】 p0292 此卽五净居也。瑜伽十四卷十七页云:又有五种杂修第四静虑果得不还者,生地...凡九十三卷。清代僧山晓本晰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七册。辑录五灯会元、古尊宿语录等,所未载之宋末、元、明时代八十...(杂语)Mahānāgā,译曰大无罪,大龙象。阿罗汉及佛世尊之德号。智度论三曰:摩诃言大,那名无,伽名罪。阿罗汉...(书名)十卷,护法等十菩萨各造论十卷,释世亲之三十颂。唐玄奘师合糅为十卷,即瑜伽一宗之精要也。...(物名)旃檀耳之略。耳者茸也。佛于最后之斋食受之而涅槃。...(名数)漏者烦恼之异名。统收三界一切之烦恼为三种:一、欲漏,欲界一切烦恼中除无明者。二、有漏,有者苦果之异名...(书名)一卷,陈那菩萨造。陈真谛译。以藤蛇之譬,说三界无实之义。唐义净译者名为掌中论。同本也。解拳者解拳示人...(譬喻)智犹如目。玄义二曰:智为行本。因于智目起于行足。目足及境三法为乘。乘于是乘入清凉池。同四曰:智目行足...(杂语)禅源诸诠三曰:空宗以分别为知,无分别为智,智深知浅,性宗以能证圣理之妙慧为智,以该于理智通于凡圣之灵...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在寺院过堂的居士都会看到,吃饭前大众要唱《供养偈》,奉请十方诸佛菩萨临斋,然后会有一位师父拿着小刀和小手,从...美国有个名叫亨利的身世不详的青年,他已经三十多岁了,却依然一事无成,整天只会坐在公署里唉声叹气。 有一天,他...
佛教的典籍中有一个故事。持世菩萨有一天在静坐时,有位天人来到他面前说:菩萨殷勤精进,功德无量,我要供养菩萨。...佛陀说:“我们要改变自己,有能力才去改变别人。”儒家也说:“吾日三省吾身。”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问: 您能否从佛教的角度对我们年轻人就如何净化心灵,克制物欲、私欲,排解各类烦恼,提出几点建议? 大安法师答:...
【原文】 人恒病执着,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之极名着。羿①着射,僚②着丸,连③着琴,与夫着弈者至屏帐...
当内科住院医师第一年,有一夜,在加护病房值班时,急诊室送上来一位心肌梗塞的病人,呼吸停止昏迷不醒,面孔舌头都...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灭贪欲,无所依止。-- 《法华经卷二.譬喻品》 此偈是说,各种痛苦烦恼的根源是贪欲,如果把...
竹林精舍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死魔 | 下篇:羊鹿牛车 |
(经名)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佛灭度后,迦叶举阿难九过,及结集三藏之事。...
散善
十一识
五种杂修第四静虑者生地差别
宗门宝积录
摩诃那伽
成唯识论
檀耳
三漏
解拳论
智目
知与智之别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寺院每次过堂,为何要给众生出食
相信自己的明天会有所作为的

以心灯来照亮一切迷茫的人
慧律法师《改变自己》
年轻人如何净化心灵的几点建议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