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于浅近事相而显出深妙法理之法门。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天名)住于香山紧那罗王名。紧那罗为八部众之一。帝释天之乐神也。...(名数)此行相有俱舍唯识之异义。俱舍以许直缘心外之境,故心外之境为所缘,心内之行相即所缘也。唯识不许直缘心外...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多论又云,若殷重心,则有作与无作;轻浮心者,不发无作。”资持记释云:“引论示心。重轻二...又称入坛加行。指密教传法灌顶入坛前所修之前行。四度加行虽为传法灌顶入坛之加行,然四度成满后而未能立即入坛者,...诸佛的咒语有大咒、小咒、和心咒等的三种分别,咒语最多的叫做大咒,咒语不多的叫做小咒,咒语很少的叫做心咒。...(杂名)Aruṇa,又作阿楼那,阿卢那。时名。或曰萨埵。译言明相,即晓时也。见开宗记三末,名义集二。又译曰赤色。...【常居回露】 p1012 瑜伽二十五卷二十页云:云何名为常居迥露?谓常期愿、住于迥露,无覆障处。如是名为常居迥露。...指佛所说的一切经典理论,为四法之一。...(1614~1693)日本新义真言宗僧。大阪人,俗姓藤原。字元春,号泊如。十三岁出家,学于智积院、醍醐寺。后任尾张(...(术语)诸佛之光明,神变不测,离分别之相。故称神光。赞阿弥陀佛偈曰:神光离相不可名,故佛又号无称光。止观一之...(术语)戒禁取见之一种。天竺之外道有执牛行以为生天之因者。百论疏上中曰:持牛戒者,如俱舍论说,合眼低头食草以...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法华经》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开迹现本,皆成佛道。佛为什么要和我们说这些,就是要我们不能只是看到眼前那么一点...
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事,等调理得当,自然智慧明朗,无明散去。 修苦行是从苦中...
我们常常觉得念头是一段一段的,实际上不是。心像一条流动的河,无数的念头刹那生灭,相续不断,前一个念头刚过去,...
当时,我们在云居山,生活很清苦,工作劳动量很大。每天要划定很大的面积开荒,白天开不完,晚上天黑了也要再干,有...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君子、小人,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用道德修养衡量人高...各位,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见面,共同研究佛学,可惜我是广东人,不懂讲国语,对于听不懂广东话的朋友,非常抱歉...
天如惟则(1286-1354),是元朝临济宗禅师。禅师幼年于禾山剃度,在未遇明师前曾有一段盲修瞎练的过程, 后来游历天...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
托事显法生解门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托塔天王 | 下篇:执 |
(杂语)所贵在于得其意也。文句一上曰:贵在得意,不烦笔墨。...
大树紧那罗
二种行相
受戒心轻重
灌顶加行
大咒
阿留那
常居回露
教法
运敞
神光
牛戒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跟无量宇宙相比,一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

念头像一条流动的河

出家人用功办道,越艰苦道心越坚固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间
文珠法师《二十一世纪的人生》

已经明心见性,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