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为见道,因十六心是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谛理之位。大乘的菩萨,则于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知二障,叫做见道。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内缘起与外缘起】 缘起,是佛陀以有情生死流转的立场所证悟的真理,《杂阿含二九八经》称:‘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术语)佛所证之真体也。七佛经曰:佛有清净法界,证真觉智无不了知。...(名数)一、焰鬘得迦忿怒大明王,以 为种子,字变成明王。光如劫火,身作大青云色,有六面六臂六足,身短,腹大,...【意不与善心所相应】 p1210 成唯识论四卷十九页云:善是净故;非此识俱。颂别说此有覆摄故。...(术语)诸法皆空之相状。因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是空之相状也。智度论六曰:因缘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说中...(本生)结集大毗婆娑论之五百罗汉,前身为五百之蝙蝠。西域记三曰:南海之滨有一枯树,五百蝙蝠于中穴居。有诸商侣...(术语)善恶之业,真实得苦乐之果,谓之实业。...(一)又称回礼、还礼。禅林中,受他山、他寺之礼请时,相对而回其礼,称为复礼。今多指回信。[敕修百丈清规卷五游方...佛灭后众弟子在王舍城灵鹫山七叶窟内外结集经典,在窟内结集的,名上座部,在窟外结集的,名大众部。...(术语)化身佛证有余涅槃之道场也。如释尊在摩竭陀国迦耶山头尼连禅河边之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是也。晋华严经一曰:一...子题:病时、脚跟劈、作衣时、施衣时、道行时、船上时、大众集时、沙门施食时、衣时、劈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这些动物生来就是给人吃的,所以吃这些根本是天经地义,没有任...
学佛应念佛,念佛当一心。蕅益大师开示: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可见信愿念佛之重要...只有懂得感恩和珍惜的人,才能获得人生最大的收获快乐和幸福!学会忘记,让身心轻松;懂得舍得,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感慨道: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确,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奏响了人生的主旋律,生活中总是充...有时我们在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对下』的说话方式,例如:『你错了,你错了,话...这个颠倒的有情众生,对于「摄藏此识」,这个第八识的摄藏识,它把内心的业力释放成果报的时候,它的速度是非常的快...我们要广结善缘,不要结恶缘。因为一旦与人结了恶缘,冤冤相报无尽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万一与人结了恶缘怎么办...
有一天,在建筑工程正忙,工程车、建筑工人都来准备做工的时候,老和尚知道我的恩师又开始要工作、处理问题了,他故...
见道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见思 | 下篇:见道位 |
又作三福业事、三性福业事。(一)据增一阿含经卷十二载,指:(一)施福业,谓修行之人若遇贫穷者来乞时,须食与食、须...
内缘起与外缘起
清净法界
十忿怒明王
意不与善心所相应
空相
五百蝙蝠
实业
复礼
大众部
寂灭道场
别众食戒开缘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不杀生的内涵

此念佛四法,能令心归一处
忘记是风度,舍得是智慧

为什么倒霉事总找上我
学习做更好的沟通,使人际更圆融
净界法师:修净土的人不要想着你造的善业
圣严法师《结了恶缘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