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是停止,犯是不作善法,停止不作善法,叫做“止犯”。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法忍】 忍者忍许之义,今谓信难信之理而不惑为忍。即施于所观之法而忍许也。依此忍许而离惑明理之智决定,谓之法...日本佛教美术用语。又作绘师、绘画师、佛画师。平安中期以降,对佛画专家之称谓。据初例抄卷上载,绘佛师之列入僧纲...(一)为东晋佛教(我国初期佛教急遽发展之时代)之中心人物。常山扶柳(河北正定)人,俗姓卫。生于东晋永嘉六年(3...(548~?)唐初僧。瀛州(河北)人,俗姓乐。十六岁遇一沙门,听其讲述三世轮回之苦,雅会夙怀,萌出家之念,遂依...(1611~1684)清初僧。属日本黄檗宗。泉州府晋江(福建晋江)人,俗姓吴。字木庵。天资英敏,气貌雄伟,十岁即有出...梵名 Mūla-sarvāstivāda-vinaya-ksudraka-vastu。凡四十卷。属小乘律部经典。唐代义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卧,梵语 ?aya,巴利语 sayana,音译势耶。为四威仪之一。略称卧。卧法,即比丘休息眠卧之法。须右胁而卧,两脚相累...(名数)一信根本,真如之法为诸佛之师,众行之源,故云根本。信乐真如之法也。二信佛,信乐佛之大功德也。三信法,...(仪式)禅宗之师将升座,指座有法语,谓之登座。见象器笺。...【妙界】 p0700 瑜伽九十六卷十四页云:若有少苦、及少烦恼;是名妙界。 二解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三页云:云...(术语)习者习气,谓烦恼之气分。对于无明之语而云有习。...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在六道众生一切过程当中,不达一个问题,不能明心。为什么我们求明...鉴真和尚刚刚剃度进入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见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心里对他十分赞许,但却让他做了寺里谁都不愿做的...
【原文】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则我今者深感佛恩,故应念佛;一向长劫枉受众苦,欲求脱苦,...
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因果吗?懂因果吗?很多居士肯定在心里面说我懂啊,我当然懂啊,学佛的人能不懂因果吗。其...虚怀禅师以话锋犀利、谈吐幽默而著称。 他曾开导过一个寻生寻死、苦大愁深的怨妇。该怨妇上怨公婆、下怨子女,左怨...
年关已过,启程出门工作的人多了起来,与此同时,有一种说法也多起来了。 有人认为,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因此...
修行就是要离开尘欲,要发菩提心。觉明妙行菩萨进一步开示说:汝等虑身缠世网,念头不得清净。就好象我们现在还有很...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
止犯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止 | 下篇:止观 |
梵名 ānanda,巴利名同。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庆喜、无染。系佛陀之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
法忍
绘佛师
道安
慧休
性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卧法
四种信心
登座
妙界
有习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离开一切幻灭就是真实
泥泞留痕

我今恳切念佛,佛必转更念我矣

我们真的了解因果,懂因果吗?
胸怀越大,拥有的幸福就多

七不出八不归,你误解了多少年

离开尘欲,求生极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