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相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是华严宗重要教义之一。这种教义的特点,表达了一切事物,圆通无碍、互涉互入。它说明了一切矛盾对立着的事物彼此联系而又互相制约。这六相既同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又同时表现在每一事物之上。六相既是相反的,又是相成的,圆通自在,无碍溶融。且以房舍为例来分别说明:
第一,总别一对。举一房舍作为总相。然此房舍总相,是由众多砖瓦水泥椽柱等物组成而有,而砖瓦椽柱等物,对望房舍即是别相。这是以别成总,总含于别,离别无总,离总无别,总别互融,相即自在。总别二相,似乎相反,究其实际,极其相成,不可分离。
第二,同异一对。同相者,砖瓦椽柱等物和同作舍,不相拒逆,皆是作房舍的诸缘因素,同作房舍,故名同相;砖瓦椽柱,随自形类、各自差别,名为异相。虽同作房舍,而不失砖瓦椽柱等物差别。这就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异乍看矛盾,究其实际,互相渗透,互相融入。
第三,成坏一对。由砖瓦椽柱等诸缘因素组合房舍得成,房舍成名为成相;砖瓦椽柱等诸缘,各住本位,各具自相,虽共成房舍,但砖还是砖,瓦还是瓦,从众缘各自去看,砖瓦椽柱无一物是房舍,房舍的意义便坏,所以名为坏相。这是成不碍坏,坏不碍成,成坏同时具有,成相坏相,乍听对立,究其实际而是相辅相成。
这六种相,在一般人看来,是互不相容,各各隔别,是互相对立矛盾的,但在华严教义之中此六相是相互涉入、彼此融通而无碍的,既相反又相成,以此来阐明华严教义的逆顺具足,同时具足,互融互涉,彼此无碍的圆融理论。房舍一事具此六相,宇宙间一切事物无不具此六相圆融的意义。
(刘 峰)
佛教词典 > 中国佛教 > 正文
劝勉、告诫他人之言语,即苦口婆心之言。法华经信解品(大九·一八上):“如是苦言,汝当勤作。又以软语,若如我子...其义有二:(一)为“取”与“结”之并称。取、结,俱为烦恼之异名。烦恼能取生死、取执所对之境,故称为取;烦恼又能...(修法)密教修法中之作法。修法行者,入道场,先以印明加持自身,内护净身外防魔障,谓之被甲护身。其法,咒明结印...亦名:受随无作戒同异 子题:圆教宗受随二无作戒皆心种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一、明五同)今详二业,初有五同:...【无乱有三障】 p1073 辩中边论上卷十二页云:无乱有三障。一、颠倒麁重。二、烦恼等三障中随一有余性。三、能成熟...【声闻乘相应作意修】 p1394 瑜伽六十七卷一页云:云何声闻乘相应作意修?谓如有一,是声闻;住声闻法性。或未证入...(1032~1083)宋代僧。青社(山东)人,俗姓李。七岁,于妙相寺出家,习百法论。后转习华严,见“即心自性”一语,...【眼识界等相】 p0999 集论一卷二页云:眼识界何相?谓依眼缘色,似色了别,及此种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是眼识界相...【第四地菩萨相】 p0968 瑜伽七十九卷四页云:问:已入第四地菩萨、当言何相?答:当言于内获得强盛毗钵舍那道故;...(术语)梵语Jāna,阇那,若那。于事理决断也。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于境决断,说之为智。唯识述记...全一卷。又作梵志頞罗延问种尊经、梵志问种尊经。东晋竺昙无兰译于太元六年至二十年(381~395)。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五个【不要紧】: 如果您的微笑得不到回应,不要紧; 如果您的礼敬换来了无礼,不要紧; 如果您帮助他人却不被接受...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开示:很久以前,天帝释提桓因率领天众与阿修罗作战。释提桓因告诉阿修罗...
这个世界太没意思了 我是一家企业老板。企业经营茶叶生意,包括生产加工和自营连锁。承蒙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护佑,二...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报以及产生很多善恶的想像。我们这一念心,可能会随顺妄想,...
凡夫之人,那能无过。除非入正定聚的圣人,就不会有过失。因为常常在定中,故能无过。 刘明有这样一个朋友,性情暴...
舍卫国有位很富有的婆罗门,年老得子,但孩子长到六岁就死了。想想老年才得子,在幼子最可爱的时候,忽然失去了,他...不论我们在公司担当何种职务,都要顾及整体,而且要对事不对人;如果老是不喜欢这个人、不喜欢那个人,将会寸步难行...
功夫用踏实了,开荒种地,磕着碰着都能开悟。 香严禅师击竹悟道,就是他整理菜园子,捡起一块石头往外一扔,打到了...
六相
【中国佛教】
上篇:看话禅、默照禅 | 下篇:十玄 |
谓悔谢罪过以请求谅解。忏,为梵语 ksama(忏摩)之略译,乃“忍”之义,即请求他人忍罪;悔,为追悔、悔过之义,即...
苦言
取结
三部被甲
受随二无作戒同异
无乱有三障
声闻乘相应作意修
义青
眼识界等相
第四地菩萨相
智
梵志頞波罗延问种尊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五个【不要紧】与十个【无论如何】
释提桓因的忍辱

我的人生因佛法而改变
为什么有人活得快乐,有人活得痛苦

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

恩爱生悲恼
圣严法师:在工作中要对事不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