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2~1083)宋代僧。青社(山东)人,俗姓李。七岁,于妙相寺出家,习百法论。后转习华严,见“即心自性”一语,猛然有省,遂弃而游访禅林。参谒圣岩寺之浮山法远(圆鉴),随侍六年,了悟洞下宗旨,法远乃以大阳警玄之顶相、衣履、直裰付嘱之。未久,见圆通法秀,意气相投,自是道声远播。初住建州白云山,未久即迁舒州投子山,举大阳之宗风,故有“投子”之号。宋神宗元丰六年示寂,敕谥“慈济”,世寿五十二。法嗣九人,以芙蓉道楷最著。著有投子青禅师录。[续传灯录卷六、五灯会元卷十四、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九、禅林僧宝传卷十七] p556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杂语)具高慢之心,以己为贵,有等于佛之思也。约理言之,虽为生佛一如,然迷悟因果悬隔,起与佛同等之见,必至慢...(流派)小乘十八部之一,说出世部之旧译名也。宗轮论述记曰:真谛法师云出世说者,随顺梵言,于此便倒。...【十回向】 菩萨修唯识行的四十一阶位中,此为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位。此位菩萨,上为求菩提,下为度众生,以所修善根...(天部)梵名Kimari。又作憍摩利,俱摩罗。是鬼女众之一,胎藏界外金刚部中之一尊也。形像肉色,左手持鉾,右手为掬...于光明想善摄受等者。云何光明定加行?修何加行。入光明定。谓于此定。初修业者。先应善取净月轮相。或复善取净日轮...【戒性业】 p0691 瑜伽九卷七页云:如施性业,如是戒性业、修性业、随其所应,应知。此中戒性业、因缘、等起,...梵名 Gautamī,巴利名 Gotamī。即佛陀之姨母摩诃波阇波提,亦为释种中一般女子之通称。又作乔答弥、俱昙弥、瞿昙...(杂语)阿罗汉虽断染污无智而证涅槃之真理,然不断不染污无智,故不得通世间之事相,至为愚蒙,其例如不知赤盐也。...六道之一。又作畜生趣。即畜生之依止处。众生以生前所造恶业,种畜生之业因,死后即趋往畜生界,称为畜生道。(参阅...锡兰(今斯里兰卡)之佛教盛会。每年八月于坎底市(Kandy),由佛牙寺与印度教寺院联合举办佛牙游行,每晚八时始,...乃指世间教而言,即不说宗教解脱,而提倡受持五戒得生为人,与奉行十善能生天界之世俗宗教。亦指人天乘,系导入佛乘...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劝发菩提心文...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为什么我们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忏悔,你怎么知道你罪消了没有?怎么知道?我遇到同样的环境,我没...
容言: 好话、坏话、刺耳话,啥话都能听得进。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是风度,是胸怀坦荡。 让人把话讲完,是大度是谦...
伤足自规(四条) 一、自今已往,得一时筋骨轻安、行坐随意,即当思及六道众生苦恼,一心正念。 二、自今已往,虽有...
还记得刚学佛时,一位居士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极为深刻的话,话多心散乱! 来到寺院,首先要守规矩。 少说一句话,多念...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一切恶行,没有比放纵自己欲望更大的。人一旦放纵自己的欲望,不加节制,就会为了满足无止境的欲...
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导于世间,全仗经像住持,而后灯传无尽。以是之故,凡能发心,...大凡立身处世,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但聪明与智慧有时候却依赖糊涂才得以体现。郑板桥说: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
佛法本无定相,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以我们这浅浅的根器,学佛法中浅浅的小乘都觉得很难。何以故?因小乘尚须看得破...
义青
【佛光大辞典】
上篇:义空 | 下篇:义科 |
亦名:通辨羯磨篇 资持记释云:“释羯磨篇。律中羯磨,大有三位,别开八品,随事细历,则有一百八十四种。今此篇中...
贵己等佛
出世说部
十回向
鸠摩利
证得殊胜智见
戒性业
憍昙弥
赤盐
畜生道
佛牙节
人天教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思想不改变,生命的历史就不断重演

容言、容事、容人

莲池大师警策

话多心散乱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

印经造像之功德利益
把聪明转变成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