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烦恼的余气,亦即现代人所说的“坏习惯”。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1501~1579)日本临济宗僧。京都人。号谦斋。年十八于天龙寺出家。受幕府之命曾二次出使我国,广结明代文人,以诗...【我有一想】 p0647 瑜伽八十七卷五页云:有一想者:谓在无色空无边处,识无边处。 二解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指本性(或实性)之海,以此比喻真如之理性深广如海。又称果海。乃如来法身之境。如大唐西域记序有(大五一·八六七...金光明经玄义云三身:身即聚积之义,谓聚积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 ...谓一切法都是缘生的,无真实之体,亦无真实之相。...(名数)三仙者:一、迦毗罗仙,数论之祖也。二、鸺鹠仙,胜论之祖也。三、勒沙婆仙,尼犍子之祖也。二天者,一、大...【无惭心所】 此为心所有法中的中随烦恼心所之一。无惭是惭之反,即没有羞恶之心,不顾本身人格尊严,拒绝贤人的教...(物名)Jambunadasuvarṇa,赡部,树名,捺陀为江及海之义,谓赡部树下水中所出之金也。旧所谓阎浮檀金是也。玄应...(术语)传法无遗漏,譬诸一瓶之水写于他一瓶也。涅槃经四十曰:如写瓶水置之一瓶。...(人名)四教仪集注中曰:如须摩提王,以身就死持不妄戒,是尸满相。须摩提王,为须陀摩王或须陀须摩王之误。智度论...(术语)谓二乘之人,断三界之烦恼后,入火光三昧,烧身灭心,归入空寂无为之涅槃界也。是为二乘最终之目的。辅行三...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印光大师校印本)...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宿生恶习作拉锯战,自觉力、省察力稍一薄弱,道心就退转了。好...
佛法的功德是甚深广大,它不但有现世的安乐,它更重要是诠释一个来世的解脱。这整个修学当中,我们刚开始进入佛教,...
第一讲 学三皈依 诸位道友!时间过得很快,我离开这里已经整整两年了,我是一九九三年五月二十号离开,今天则是一九...
在佛陀的戒律当中,讲到出家比丘,有五种邪命是不应该作的: (一)、诈现异相:这个出家师父现出很特殊的相状,比...
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楞严经》 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
佛号虽然很好念,但是很多人却不肯念,不仅是今生有罪恶疾病的人不肯念,就是宿世有点善根的人也不肯念。这真的就是...
我们只要能够善用其心,都是我们修福德的机会。第一个是遇到顺境的时候,正好修福报。每个人一生,都有顺境,有逆境...
佛教的基本义理是反对占卜算命的。那么,这个线索从哪里检索呢?我们知道,佛教经典的形成是在佛陀入灭后,由身后及...
习气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女六欲 | 下篇:习性 |
(流派)部宗名。四分律开宗记一本曰:质多迦部此云西山部。梵Cetyaka。...
策彦周良
我有一想
性海
三身(二)
无法相
三仙二天
无惭心所
赡部捺陀金
写瓶
须摩提王
灰身灭智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从过去的妄想中走出来

梦参老和尚讲《修行》

出家比丘有五种邪命不应该做

果能摄心一处,则无事不办

这六个符号,承载了一切诸佛的功德

逆境也能种福田,看你怎么善用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