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解脱律仪、静虑律仪、无漏律仪。别解脱律仪之别解脱,是戒法的别名,戒所以各别解除身口意之恶,如受五戒八戒等戒法,能生身内的善无表色,合于律仪,故名“别解脱律仪”;静虑律仪,静虑是禅定的别名,行者入于禅定时,身中自然发出防非止恶的无表色,合于律仪,故名“静虑律仪”,亦名“定共戒”,即与定同时共生的戒法;无漏律仪是圣者发无漏智时,身中自然具有防止恶的无漏无表色,合于律仪,故名“无漏律仪”,亦名“道共戒”,即与道同时共生的戒法。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微薄寂静苦】 p1250 集论四卷七页云:云何微薄寂静苦?谓诸有学。...为棒头安置如意宝珠之密教法器,此棒亦为毗沙门天之三昧耶形。盖表菩萨悲悯众生之贫苦,故以此棒打破众生悭贪之业,...又称浴室本尊像。贤护菩萨,梵名 Bhadra pāla,音译作跋陀婆罗。此菩萨于浴室依水之因缘而证得圆通;据此因缘,后...日本佛教用语。与“宗要”、“问要”相对称。谓定立科目,辨别义理之是非。即日本天台宗之论义论题中,就自他两宗而...(989~1060)宋代临济宗僧。杭州(浙江)钱塘人,俗姓丘。号达观。人称达观昙颖。十三岁投龙兴寺出家,神情秀逸,...【无明界】 p1045 法蕴足论九卷二十二页云:云何无明界?谓三界无知,是名无明界。...(譬喻)譬梵钟之声也。祖庭事苑曰:物类感志云:海岸有兽曰蒲牢,而性畏鲸鱼。食于海畔,鲸或跃,蒲牢即鸣,声如钟...(杂语)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俱住黄梅东山,引接学人。故云:宋高僧传八曰:昔魏末有天竺沙门达摩者,得禅宗妙...(故事)韦提既被幽囚,生厌离心,愿生于净土也。观无量寿经曰: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1、般若理趣经所说的八大菩萨是金刚手菩萨、观自在菩萨、虚空藏菩萨、金刚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才发心转法轮菩萨...全一卷。明代费隐通容撰。桂王永历八年(165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九册。由于青原下之曹洞宗诸师作明宗正讹、摘...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
普天之下,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都是为了一个利字。不论千乘之国,或者万户之侯,或者百室之君,他们都一个个唯恐...不得罪人是不可能的,佛陀这样的圣者也有敌人。 活着,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批评,因为,你再用心、慈悲,也无法尽如...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因为有很多问题,就成了很多人不愿意孝...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于清晨前往河边洗浴,后至岸边歇息。此时有一天人放光,照于河岸,对着比丘说:有一个巢穴,夜...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便前往王舍城宣说佛法,以度化憍陈如等人。 当时,释提桓因、频婆娑罗王也各带领了八万四千...
姨父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喜欢跟人打交道,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只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养鸽子。他在楼顶上做了一个...
有些人他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我们的所作所为跟佛法有关,那就是修行。其实不是,我们每时每刻要观察自心,要护持自...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亦现慈善光华之相。彼固无心求相貌容颜之好,而自然会好。 ...
三种律仪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三种念佛 | 下篇:三种思惑 |
(一)指佛身所依之土有五:(一)法性土,为如来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二)实报土,为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三)色相土,...
微薄寂静苦
如意棒
浴室贤护菩萨像
义科
昙颖
无明界
鲸音
东山法门
韦提求净土
八大菩萨
五灯严统解惑篇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小富由勤,大富由命
遇到逆境才有机会消业障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巢窟不可爱,终将败坏
佛度憍陈如

姨父与鸽子的故事

不随逐欲望就是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