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相、离相、灭相。解脱相是无生死的相;离相是无涅槃的相;灭相是无生死涅槃的无相,连无相亦无,即是非有非无之中道妙理。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名数)玄义十卷,文句十卷,止观十卷。为天台之三大部。三大部补注序曰:玄、文、止观,共三十卷,时人谓之三大部...(杂名)金刚界仪轨所出之十六大菩萨赞也,亦出于阿閦如来念诵供养法。又有别尊之百八名赞,即金轮之百八名赞,毗俱...【应所修空有二种】 p1401 瑜伽九十卷二十一页云:应所修空,亦有二种。一、于内外诸境界中,修无我见。二、卽于彼...举,明显提出以揭示其意;蔽,赅摄、涵盖之意;诸,众多之意。即于解说某种义理或表达某种概念时,仅举示其中一项足...(物名)Laḍḍuka,译曰喜团,即欢喜丸也。见梵语杂名。...(术语)金刚之法轮。谓密教也。以密教曰金刚乘故也。【又】(杂名)地层最底之金轮云金刚轮。俱舍论十一曰:安立器...【味差别多种】 p0809 瑜伽三卷十三页云:或立一种味,谓由舌所行义故。或立二种。谓内,及外。或立三种。谓可...1、佛对世人的训示。教即训示之义。 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以释迦牟尼佛为教主,主张慈悲平等,在后汉明帝时,...梵名 Bhadra。又称拔达喇、耽没罗跋陀。意译作贤。为十六罗汉之第六位。据传此罗汉与其眷属九百阿罗汉共住于耽没罗...(杂名)猿形似胡人,故称猿曰胡孙子。后世转谓意马心猿。...(名数)一、息道善根发相。数息观成,入定时,自心安悦,而发善根也。二、不净观善根发相。定中起不净观,舍爱着之...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世尊成道之后,观察到大海龙王一族有得度的因缘,便现清净比丘的相貌,独自来到须弥山下,端坐思惟。这时空中冲下了...
《梵网经菩萨戒》云: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吃肉的人,断了大慈悲种子,就成不了佛。念佛...
佛陀平常对于自己弟子的态度,不但慈爱、坦率,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还表示了相当的尊重。 《中阿含经》卷五十六说:有...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道一、石头希迁座下习禅,与丹霞天然、药山惟俨、百灵、大梅法...
问: 弟子目前状态是这样的:说我信吧,却做不到通身靠倒,也做不到对尘世毫不留恋;说我不信吧,隐隐总觉得若不抓...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措,他看到一位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祈祷,神情安详而又幸福。等...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三辈往生中上辈者要舍家弃欲而做沙门,但弟子缘分不好,身不能出家,有大德说品位决定于心量...
因果二字,十界同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处,概不出此。类如参禅因者,决定感开大悟果;念佛因者,决定感生西方果...
三相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三界唯一心 | 下篇:三相续 |
(神名)又作恒伽天。印度恒河之河伯也。祖庭事苑七曰:主河之名是女,非鼻闻香,未见其缘。...
三大部
百八名赞
应所修空有二种
举一蔽诸
攞都迦
金刚轮
味差别多种
佛教
跋陀罗
胡孙子
五种善根发相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恶性须菩提

念佛行人应当吃长素

佛陀对弟子的态度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做不到通身靠倒,这样的状态要如何打破

【推荐】心中一无牵挂 才能得大自在

心理素质不好,顺境也会产生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