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心意专一而不散乱。念佛人念到没有了见思惑,叫做“事一心不乱”;若念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时,叫做“理一心不乱”。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别解律仪由五缘舍】 p0689 俱舍论十五卷六页云:唯除近住,所余七种别解律仪,由四缘舍。一、由意乐。对有解...(术语)对于习气之称。正现起之烦恼正体曰正使。其烦恼之余习曰习气。阿罗汉虽断正使,而习气不能亡也。观经玄义分...【得修】 p0992 瑜伽六十七卷二页云:云何得修?谓如有一、依初静虑,或修无常想,乃至或修死想。彼所有余不现前想...(术语)佛法之教也。观佛经十曰:读诵经,广演法教。中阿含经四十一曰:以法教令得安稳。...全称天台五小部。指天台智顗之撰述中,小帙之五部书。为“三大部”之对称。即:(一)金光明经玄义二卷,略称光明玄。...【悭】 p1293 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于资生具,深怀鄙吝;故名为悭。 二解 显扬一卷八页云:悭者:谓积聚希着为体。...(术语)通贯事物本真之义曰道理。道理者通达无碍之谓。指一物上所具之义,通于余物而言。...天台宗论十界之性(法体)真实与否之题目。又作十界权实。别教之所谈,系为思议相待之十界,认为九界为妄法,佛界为...梵语 dharmatā,巴利语 dhammatā。指诸法之真实体性。亦即宇宙一切现象所具有之真实不变之本性。又作真如法性、真...清净者,谓初静虑中边际定,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边际定,是名清净静虑无色边际定者,为欲引发胜品功德得自在等,修堪任...(术语)法之道理也。于世尊之说法与实行之训诫,同时有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等组织之教,是属于教理者也。后于论藏之...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印光大师校印本)...
为什么不结婚?这问题,我遇到了许多朋友,都曾这样问过。他们以为,假使大家不结婚,岂不要灭种吗?人类种都灭了,...
死殁无常就是告诉你,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意义的。 就是说得到人身不容易啊,讲一句简单的,要做一些你...
生命是轮回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够知道自己的前世,这在修炼文化较为普遍的古代就更为常见。 苏东坡的前世 苏轼,字...《百喻经》里有一段譬喻:有位农夫听说芝麻的营养价值很高,买来滋补养身的人趋之若鹜。因此,他决定将土地重新整理...
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实是很好的修行教材。面对衰老的来临,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天壤之别。 有...1、《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戒律)。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原本是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太子,拥有世人欣羡的富贵、名位,但为了追求人生的真理,这一切他都...
在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网络是宣传佛法的一个特殊途径。诚然,这个特殊的途径自有它的优点,但确实也存在着很多...
一心不乱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一心三智 | 下篇:一业所感 |
拘尸那拉城,是释尊入灭的地方。...
别解律仪由五缘舍
正使
得修
法教
五小部
悭
道理
十界真实
法性
清净
教理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为什么不结婚

你要检查一下,哪些带得走哪些带不走

苏东坡的前世后身
炒熟的芝麻种子

面对衰老的来临,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天壤之别
持戒的意义与功德
「舍」时的心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