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对于习气之称。正现起之烦恼正体曰正使。其烦恼之余习曰习气。阿罗汉虽断正使,而习气不能亡也。观经玄义分偈曰:“正使尽未尽,习气亡未亡。”四教仪曰:“但断正使不能侵习。”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根本智后得智所断随眠差别】 p0924 成唯识论十卷四页云:有义、根本无分别智,亲证二空所显真理,无境相故,...【不现神通引摄恐怖戒】 p0343 瑜伽四十一卷十八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具足成就种种神通变现威力;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婆罗门是古印度的宗教徒,具有最高的权威;刹帝利是和婆罗门同样被人尊敬的王族;吠...出家人所应受持的二种戒,即十戒和具足戒。...婆伽,梵名 Bhārgava。又作跋伽婆仙、婆伽婆仙、跋伽仙。意译为瓦师、无不达。住毗舍离国一苦行林中之仙人。以释迦...律宗、法相宗、三论宗、华严宗、天台宗、真言宗、禅宗。...菩萨名,天竺人,是佛灭后六百年间出世的大乘论师,有马鸣比丘、马鸣大士、马鸣菩萨等等尊称。...梵名 Anityatā-sūtra。全一卷。唐代义净译于大足元年(701)。又称无常三启经、三启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旨在...【二种慰问】 p0027 瑜伽八十八卷十八页云:复次同梵行者,于余同梵行所,略有二种慰问。一、问病苦,二、问安...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若有一人、三人,随名牒用,不得至四;如上已明,至时量之。”资持记释云:“多少中,准上[...唐初译经僧。南海诃陵国人。又称智贤。学贯三藏,博通二乘。僧会宁欲往天竺,路经诃陵国,遂共译大般涅槃经后分二卷...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印光大师校印本)...
小乘的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 小乘的空义,它的重点在灭色取空,也就是说它的空是对立的。所以从大乘的...无常是佛教的基本教诲,可用来调整、调适自己的心。需要了解三个方面的无常:环境的无常,身体的无常,心的无常。没...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人的善恶业的综合表现。-某人经常爱...
这一段是文殊菩萨教诲敕令阿难尊者这个当机众,应该好好地谛听,好好地学习,乃至于如法地修学。这个地方有三段:一...问: 佛作为众生的信仰,到底是一种物质存在,还是一种理念? 大安法师答: 佛作为众生所信仰的对象,可以说是一种...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告诉我们有情世界皆为无常,人生百年,弹指...
一位还不到退休年纪的资深医生,因为医术非常高明,吸引了许多年轻的医生前来求教,并且主动要求投靠在他的门下。资...
常有人问命运以及如何解除如此痛苦的人生的问题。在日记《堪忍世界忧苦多》里面,把四祖道信大医禅师的解决问题的办...
正使
【佛学大辞典】
上篇:正直舍方便 | 下篇:正宗 |
谓真如内熏无明,因而生起净化的作用。...
根本智后得智所断随眠差别
不现神通引摄恐怖戒
四姓阶级
出家二戒
婆伽仙
七宗
马鸣
无常经
二种慰问
诃责羯磨所被不得至四人
若那跋陀罗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小乘跟大乘空义的差别
圣严法师《无常》
人的相貌是怎么来的

「多闻」比不上「反闻」
信仰是物质存在还是一种理念
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

沟通和态度必不可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