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佛名)大日如来之异名。瑜祇经曰:薄伽梵金刚界遍照如来。...【静息王】 p1378 瑜伽二卷十四页云:复次于世间四姓生已;方乃发起顺爱不爱五趣受业。从此以后,随一有情,由感杂...(术语)胎藏界曼荼罗之中台八叶院也。赤肉者众生之肉团心,即心藏也。此中台八叶者,为三密瑜伽成就众生肉团心开敷...为六种净心之一。即于敬田、悲田、恩田等诸福田中,虔信佛法僧等三宝之福田为最上而尽力供养之心。据菩萨地持经卷七...梵名 Trāyastrij?at-deva。六欲天之一。又作忉利天。于佛教之宇宙观中,此天位居欲界第二天之须弥山顶上,四面各为...(印相)左手安于脐,右手垂触地。见图印集四。...(杂名)又名金轮王,金轮圣王等。为有金轮宝之圣帝也。三论玄义曰:悉达处宫,方绍金轮圣帝。能仁出俗,遂为三界法...【清净品十种差别】 p0962 瑜伽九十六巻二十三页云:又清净品应得应修事增上故;当知有余十种差别。一者、善法无间...即佛果四智。谓至佛果转舍有漏识蕴所依而得之四种无漏智。略称四智。据成唯识论卷十、佛地经论卷三等载,唯识宗立大...指据论而立之宗派。据经而立之宗派则称为经宗。据日僧觉誉之大原谈义选要钞卷上载,于宗派有经、论、释三宗,经宗即...(一)为“止善”之对称。积极修行善业,是为行善;消极制止恶业,是为止善。如不杀生,止杀生之恶,是为止善;行放生...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缘影心就是指的第六意识,能够缘种种影像。缘就是靠六根去攀缘,眼睛能够看,耳朵能够听,鼻子能够嗅,舌头能够尝,...在每年春节的时候,各家各户都贴上了新的春联。光彩夺目,举头一看。其中有一幅既平凡而又令人深思的对子,使我们有...
复有三乘,须历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会归摩诃衍道,佛即为说般若。故云:从初得道,乃至泥洹,于其中间,常说般若,...01、对动物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干扰它们的自由生活。 02、野生动物不是商品,生命无价,不要图财害命。 03、不要购买...
我们要做种种佛事,无非是消灾延寿、祈福、超度,要知道做种种佛事,一心念佛功德最大。为什么呢?如果带有一种经忏...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
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印光大师 印祖往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特别强调至诚...
诸位我们会看到,我们以前的心态,它以自我意识为中心,它是自我意识是有所得,所以它对立的。所以我们一旦走入对立...
绝食
【释氏要览】
佛本行集经云。若因断食当得大福者。其野兽等。应得大福(藏中亦有休粮方法盖防比丘有难事故。若不食则与自饿外道同俦也)。
上篇:经论元匠 | 下篇:累七斋 |
【十支论】 以《瑜伽师地论》为本论,叙述支分义理的十部书,称为十支论。即:一、《百法明门论》,又作略陈名数论...
遍照如来
静息王
赤肉中台
福田无上心
三十三天
阿閦如来羯磨印
金轮圣帝
清净品十种差别
四智心品
论宗
行善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推荐】六根攀缘的种种境界都不是真实的
一个「和」字包含的义理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
保护动物行为指南

【推荐】种种佛事,念佛功德最大

佛教的十九种修持法门

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念佛行人应该这样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