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所作处苦】 p0738 瑜伽四十二卷十页云:所作处苦者:谓诸菩萨,或是出家,便有营为衣钵等业。或是在家,便有...(杂语)Saṁjuā,数名。俱舍论曰:十大跋蓝为珊若。...(名数)八风也。...【独觉不说法】 p1384 如独觉中说。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卷十五页云:问:若独觉,亦得无碍解者;何故不能为他...为称赞经文之词。有三释,即:(一)配合身语意三密,即以身密为粗,故配为初善;以意密为细,故配为后善;以语密系引...(经名)佛说国王不梨先泥Prasenajit十梦经,一卷,东晋竺昙无兰译。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之异译。...亦名:听门中事法 子题:可学事法听作、可学事法听止、不可学事法 戒本疏·持犯方轨:“明止持对听门中事法者,亦有...【女根】 p0227 法蕴足论九卷三页云:云何女根?谓女、女体,女性,女势分,女作用。此复云何?谓脐轮下,膝轮上,...(杂语)禅林之首座代住持而接化,曰分座。敕修清规曰:前堂首座,表率丛林,人天眼目,分座说法,开凿后昆。...梵名 Kucīna。为汉代西域(今中央亚细亚)古国。又作丘兹、归兹、屈支、俱支曩、拘夷、曲先、苦叉。今名库车(Ku...于六随眠,复开为十,即于六中见分为五: 一、贪 如前释,下四同。 二、嗔 三、痴 四、慢 五...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尔时三十三天...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佛法发源于印度,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其目的无非令人觉悟自心,离苦得乐。盖「佛者」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圆觉经》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众生的心...一、比丘(Bhiksu):是男众出家后,受具足戒者。 二、比丘尼(Bhiksuni):是女众出家后,受具足戒者。 三、式叉摩那(...
古代的禅师在教化弟子时,当弟子产生妄想,失去正念的时候,禅师常常以不着边际的禅语,或者反问,抑或是棒喝等方式...
这个地方等于是有人提问,说,因缘观能够产生增上的功德,但是这个真如观,无分别智,完全不分别,修习无分别智对菩...
已当浊世者,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释迦出时,人寿百岁,久经浊世,已为可悯。正入斗争者,前五百年,解脱坚固。...
有个男子好不容易存了足够的钱,买了三层楼的独栋房子。他搬出狭窄的公寓,欢欢喜喜准备展开新生活。 但他很快就发现...
阁下欲了生死大事,况复年临知命,来日无多,又无知识益友之可亲近,而不专修净业,一心念佛,而欲泛泛然研究诸经奥...
放逸
【释氏要览】
正法念处经云。此放逸过。一切过(中最)为胜上。又偈云。愚癡乐放逸。常受诸苦恼。若离放逸者。则得常安乐。一切诸苦树。放逸为根本。是故。欲离苦。应当舍放逸。又云。顺法而行。远离放逸。则闭一切恶道之门。
上篇:法师 | 下篇:二智 |
(异名)煮于镬汤之地狱也。观佛三昧海经五说此地狱有十八镬,一一镬,纵广四十由旬,有七重之铁网,中满沸铁。五百...
所作处苦
珊若
八世风
独觉不说法
初中后善
国王不梨先泥十梦经
止持听门中事法
女根
分座
龟兹
十随眠
【大藏经】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倓虚大师《念佛论》

佛告诉你为何心静后智慧就来了
佛门的七众弟子

古代禅师教化弟子的方法

为什么要修无分别智

已当浊世,正入斗诤,后之又后

让心房中多开几扇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