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远尘离垢】 p1257 瑜伽八十六卷一页云:复次由二种相,当知圣者慧眼清净。谓由远尘,及离垢故。由见所断诸烦恼缠...亦名:诸分衣法篇、分衣法篇 羯磨疏·诸分衣法篇:“诸分衣法篇第八。夏末受利,将有济缘;受纳乖仪,福流非地。故...(人名)舍卫国有长者,生一女,顶上自然有一宝珠,因字云宝珠。有来乞者,即取而施与,施已复生。年长诣佛所出家,...即认为万法为“有”之执着。主张万法为“有”者,自佛教立场观之,可分三种层次,即:(一)如一般世俗之人,以为万事...(杂语)数量之名。译数十万兆。见本行集经十二。...指我国天台宗之山家派与山外派。即北宋初年,以四明知礼等为主之天台正统派,是为山家派;对此,而贬称庆昭、智圆等...(名数)檀者梵语檀那Dāna之略,译曰布施。三檀者财施,法施,无畏施之三施也。智度论十四曰:檀有三种:一者财施...【成就二十法升安善趣】 p0668 法蕴足论一卷五页云:成就二十法,身坏命终,升安善趣,生于天中。何等二十?谓...诸经皆有通别二序,在通序(又名证信序)里,举出六件事以资证明此经确乃佛亲口所说,称为六成就。例如金刚经之经首说...(术语)肇论有般若无知论。维摩经序曰: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名数)法相宗所依六部之经典也。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有三翻),解深密经(有四翻),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未翻),...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问:长老慈悲,弟子有一些朋友,总是满口的佛语,但是行为确是不如一般人,表里不一。问题是,我们是要远离他们呢?...印祖说,所遗憾的是自己的色力衰弱,身体不好,力量不够,修行呢,很难勇猛。这些都是谦虚的话,印祖的修行非常精进...
一、佛七的内涵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时间,在统一的地点,在规定的日期,洒净结界,排除干扰,集...1、护法善神发怒远离,冤魂魔障如蝇附烂肉聚于此人; 2、今生贫穷,来世百次长劫堕地狱,纵投人中为疯子; 3、修行...月前,乡友微恙,前往探望。路经乡野,偶过屠门。有乡野老伯,正庭外宰杀一鸭。悲凄、哀绝的鸭叫,从一声到待杀的一...
我们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就是偷心不死啊。其实话头无所谓死不死,之所以说死话头,是说一成不变一门心思就参这个念...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导大师关于正行与杂行,正行五专念,万修万人去,杂行千人修...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 如理思维到底是思维什么道理呢?简单地说,...
寺院三门
【释氏要览】
凡寺院有开三门者。只有一门亦呼为三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槃也。三解脱门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居之故由三门入也。
上篇:四谛 | 下篇:睡眠 |
(术语)取所对之法贪着而不离也。涅槃经十七曰:取著名为凡夫,一切凡夫取于色乃至着识。以着色故,则生贪心。生贪...
远尘离垢
羯磨疏诸分衣法篇第八
宝珠比丘尼
偏有执
毗婆娑
山家山外
三檀
成就二十法升安善趣
六成就
般若无知
六部大乘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梦参老和尚:如何面对满口佛语却言行不一的朋友
大安法师:信愿坚固

【推荐】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项
吸烟的二十过
拯救动物,救赎人类

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