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两舌】 即于两者间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破坏彼此之和合者,称为两舌。又作离间语、两舌语。为十恶业之一。...又作扪象、众盲(群盲)评象。即众盲唯摸象体之一部分,因而各执异说。以此比喻外道、异学之徒不知一切法之实义,而...禅宗公案名。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意。此语出自无门关第四十六则(大四八·二九八下):“石霜和尚云:‘百尺竿头...(杂语)俗语。训为否或否耶。语录多用之。...【羸劣对治】 p1447 显扬三卷十六页云:羸劣对治者:谓由先善根资助心故;烦恼羸弱。...【五种大师功德】 p0275 瑜伽七十卷十页云:复次于善说法毗奈耶中,略有五种大师功德。若有大师具成就者;便能映蔽...梵名 Tathāgata-pratibimba-pratisthānu?ajsā。凡二卷。唐代提云般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叙述优陀延...即管理寺院所有地之收入及租税等杂务之职称。设立于元代,在庄主管辖之下,职权相当于知库,然其弊甚多。敕修百丈清...【无为法】 p1054 品类足论六卷四页云:无为法云何?谓一处少分。...凡二十五卷。唐代玄应撰。又称一切经音义。大唐内典录卷五作众经音义十五卷,法苑珠林卷一○○作大唐众经音义二十卷...(异类)Gṛha,执著于人之鬼名。四鬼之一。大日经疏七曰:经云鬼魅所著,或云非人所持。智度云着蓑,皆是檗哩诃鬼...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迦邻竹园中,与大比丘众,比丘五百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第四中记载: 复次初修心人。入门之后。须识五念。一故起。二串习。三接续。四别生。五即静...
在《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有一段叙述八龄龙女即身成佛的故事。 娑竭罗龙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聪明伶...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活动。经济活动是广义的说法。从某个角度说,经济学可以被分成三大部份,即财富的创造、财富的分...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多,我们假设每一个人对阿弥陀佛的皈依、对净土的好乐是相同的...观世音菩萨由于修习《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证入诸佛智慧、妙觉本体。我们又该如何修习、契入这个法门呢? 耳根...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如何进步,避免挨打,这是每一个暂时落后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李小龙初学武术时...
世间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法来讲,无边的大苦都是因为有夫妇之事,才有这个苦。所以,真...问: 佛家对于阴阳、占卜、推步盈虚、看天象这些怎么看? 惟贤法师答: 佛家是反对的。《佛遗教经》都说过的,那些...
受戒次第
【释氏要览】
报恩经优波离问佛云。若不受五戒十戒。直受具足戒得否。佛言一时得三种戒。又问若尔。何须次第。先受五戒。次受十戒。后受具戒耶。佛言染习佛法。必须次第。谓先受五戒。以自调伏。信乐渐益。次受十戒。善根转深。后受具戒坚固难退。如游大海。渐渐深入。入佛法海。亦复如是。
上篇:受吊 | 下篇:说法示导 |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六群、十七群同道行,至小住处。十七群于先入寺扫洒令净,六群知得好处,驱起牵...
两舌
摸象
竿头进步
么
羸劣对治
五种大师功德
大乘造像功德经
监收
无为法
玄应音义
檗哩诃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般舟三昧经
【大藏经】晚课(暮时课诵)

禅修中的五种念头

八岁龙女,即身成佛
财富的应用

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
透过声音使心灵稳定下来
挨打不如找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