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生于畜生趣之业因。释氏要览卷中引辩意经载,若作如下之五事即种畜生之业因:犯戒私窃、负债不还、杀生、不喜听受经...世间之义,概要言之,迁流虚伪,不常不实。而凡夫处此不常不实之世间,有种种妄惑业染苦报等无量迷着之相状,是为世...(一)听闻教法之意。 (二)为“制教”之对称。道宣律师依律藏而立制、听二教之说,谓佛依理所制之法,称为制教;随缘...【八识规矩颂】 凡四章十二颂四十八句。唐代玄奘三藏著。概述唯识学说,著重于讲说唯识学说中心的心识问题。前三颂...(术语)胎藏界曼荼罗之东方第一重也。又曰佛母院。此以三世诸佛能生之德为主故也。是有七尊(主五尊,伴二尊),中...亦名:对施兴治篇 子题:施虽无厌受应知足、规绳、时资、道缘、时缘、深网、发足、泥涂 行事钞·对施兴治篇:“对施...比喻易行之教犹如水路行舟。反之,则以陆路步行比喻难行之法。十住毗婆沙论卷五易行品(大二六·四一中):“佛法有...(杂名)石窟名。法显传曰:山北阴中有一石室名车帝,佛泥洹后,五百阿罗汉结集经处。梵Saptaparṇaguhā。...【别义四相】 p0688 瑜伽八十一卷十三页云:由四种相,当说别义。一者、分别差别名,二者、分别自体相,三者、...(术语)又名一切万法,一切诸法。为总该万有之称。智度论二曰:一切法,略说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梵语 aku?ala-mūla。三界诸烦恼之中,欲界五部有三种不善之根,即贪不善根、瞋不善根、痴不善根。此三烦恼,其性唯...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
慧远大师身上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就是持戒精严,尊重戒律。 第二对于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往情深。他的老师...
出生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天真无邪,我们开心快乐。年复一年,随着我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却越来越不知...
我们布施为什么会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从什么地方来?诸位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从《楞严经》称性起修的角度,我们的...
当我们想要从痛苦当中得到解脱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知道为什么会有痛苦。从大乘佛法的因缘观来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我从小就是没有福报的人,一生皆在逆境中度过。 由于福报不够多,以致于缺少宽宏大量的心,偶尔也会对人悭吝或与人...在当今人类的贪欲急剧膨胀的时代,为了获取名利造妄语业非常普遍而严重。 在商界,不法商人不择手段地吹嘘夸大商品...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
回施众生得益疑 回向布施给众生,众生真实能得到利益吗?如果众生由于你的回向没有得利益,这也不是虚妄的事情吗?...
舍五悭
【释氏要览】
(成实论云。当舍五悭。一财物悭二法悭三)家悭(谓惜门徒家不欲别人识。恐失已利故)四住处悭(谓有房舍不欲人居)五赞叹悭(谓不扬人美事恐胜已故)。
上篇:师子座 | 下篇:食戒 |
【四种施障四智能制】 p0463 瑜伽三十九卷十五页云:如是菩萨四种施障,当知四种能对治智,对治于彼。一者、觉悟。...
畜生因
世间相
听教
八识规矩颂
遍地院
行事钞对施兴治篇第二十
易行水路
车帝
别义四相
一切法
不善根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吉祥经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卸下你沉重的包袱吧

为什么布施会有福报

痛苦是内心引生的,而不是外境引生的
用佛法来补福报
剖析现代社会造妄语业之现象

《圆觉经》之迷识四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