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术语)阿阇梨之略。僧徒之师也。其义为正行。谓能纠正弟子品行。又谓之轨范师。以其能为弟子轨范也。梨亦作黎。寄...(修法)阿弥陀佛之修法。即阿弥陀护摩也。...【有不相应法】 p0549 品类足论六卷七页云:有不相应法云何?谓无漏心心所法,及色无为心不相应行。...【慧到彼岸自体义由三种相】 p1321 显扬二十卷六页云:复次若略说慧到彼岸自体义当知由三种相。一、所依相,二、所...(术语)亦曰依主释,依士释。六合释之一。玄应音义二十三曰:即士释,亦言依士,士谓主也。立名从主,故言依士,如...指列于诸经首之比丘、菩萨等共同闻法之大众。法华文句卷一,将同闻众分为声闻、菩萨、杂众三种。 p2250...(1741-1810)字彻悟,号梦东,清乾隆时人,为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初修禅,后修净土,莲风远播,道俗归心。...(术语)于四禅四无色及灭尽定而观身息心三事之禅法也。修此禅者,必通观身息心之三故云通明,又能发六通三明故名通...【于诸欲中生等憍】 p0749 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于诸欲中生等憍者:谓不观过,受用欲故。...杈,谓如钢叉般之树枝。又作树杈、一叉。在五台山秘魔岩潜修之秘魔和尚,平生接引学人,每用一根木杈压在参问者之脖...于心心所,若细分别,应有四分:谓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一、相分 相、谓相状也。所缘为义,纵缘于...佛说盂兰盆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
戒律当中,每一条戒都有其制戒的缘起。例如淫戒的制定,就是源于这样一件事: 世尊在毗舍离国的时候,有位迦兰陀村...
一念相应一念佛,体现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本质特点:以佛的果地觉作凡夫修行的因地心,因心果觉相互互动、感应、沟通。...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
问: 请法师开示,您提到我们净土行人总以为自己有净土,但有可能我们实际上没有。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呢?...
忙碌的生活中,幸福往往和我们擦肩而过。转换一下思维方式,也许就能找回最简单的快乐。以下10种心理暗示,值得我们...有人说「沉默是金」。沉默并不等于就是沉没,被骂、被冤枉时,你沉默下来,别人可能说:「你不回应,表示你就是那样...经文: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
人生的话就是要有个好心情。你有个好的心情,一切负面的东西就给你转化成正能量了。那一个人要活得幸福,活得自在,...
观佛
【释氏要览】
护国经。佛。问波斯匿王言。汝以何相而观如来。王言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无前际无后际无中际。不住三际。不离三际。不住五蕴。不离五蕴。不住四大。不离四大。不住六处。不离六处。不住三界。不离三界。乃至非见闻觉知。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同真际等法性。我以此相观如来。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说。诸佛如来力无畏等。河沙功德。诸不共法。悉皆如是。修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如是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上篇:伽蓝立庙 | 下篇:国师 |
即四种防非止恶之律仪。有数种说法:(一)指比丘之杀、盗、淫、妄等四波罗夷戒。(参阅“波罗夷”3442) (二)据大乘...
阇梨
阿弥陀佛法
有不相应法
慧到彼岸自体义由三种相
即士释
同闻众
际醒
通明禅
于诸欲中生等憍
一杈
相等四分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坦荡

念佛相应的秘诀
什么叫大乘和小乘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10种心理暗示 找回最简单的快乐
圣严法师:气到忍不住时怎么办
正如法师《佛教对饮食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