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云。五道非无为之路也。
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四种缘起】 华严宗判释释尊一代教法,立‘五教十宗’。所谓五教,是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顿教,大乘...(术语)遍成诸行之对。谓依圆融门修行之菩萨,若断一惑,即断一切惑,修一行,即具足一切行,顿成满道行也。...【随他心转】 p1368 瑜伽四十卷十一页云:又诸菩萨,于有情心,性好随转。随心转时,先知有情若体若性。知体性已;...(一)梵语 ?ama。意译寂静。据四分律卷十二载,柳、舍摩、罗婆醯他等树皆属枝种。然舍摩究竟为何种植物则不详,或系...【三种分别】 p0180 俱舍论二卷五页云:论曰:传说分别,略有三种。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别。三、随念分别。由...(一)就三乘之所得而别,分为声闻、缘觉、无上正等三种菩提。又作三乘菩提。(一)声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寺名)Guṇacarita,译曰德行寺。在摩揭陀国,近于大觉寺。见慧琳音义八十一。...(术语)非自然之法,而为依于他之因缘而起之法,是曰依他法,亦云依他起性。三性之一。成唯识论八曰:由斯理趣,众...【无尽相】 p1056 佛地经论七卷七页云:无尽相者:穷生死际,无间无断,相续常故。相、谓所相。或复能相。表自体故...(Pagan)上缅甸之古都,为缅族文化与信仰之中心。位于流经缅甸中央之伊洛瓦底江中游,为缅族之中心地区(现今之缅...(术语)顿速蓦直超入于本觉地也。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意,谓不屈著于他之教相言句,不依赖于念佛修忏,直彻见自己...礼佛大忏悔文...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1、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污水而变污浊,一杯污水却不会因一滴清水的存在而变清澈。 2、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
讲一位公案。有一位上师,他在外出的途中,救起了一只冻伤的老鼠,这只老鼠饥寒交迫已经昏迷。这个上师把它救回来,...佛的堂弟阿那律自幼在王宫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点儿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一天,阿那律和跋提、劫宾那一起吃饭...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真父子两相投。彻悟祖师 我们要认知到净土法门的殊胜,认知到...问: 东林寺作为净宗第一祖庭,似乎特别强调计数念佛,譬如百万佛号闭关、五一佛七、十一佛七以及每日念佛规定数量...佛陀时代,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受到舍卫国琉璃王的侵灭之时,当时迦毗罗卫的统治者是佛陀的堂弟摩诃男,是虔诚的佛教...问: 洒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仁清法师答: 好几种,这是我根据佛经理解的。洒净的意义是把加持了大悲咒的水洒出去...问: 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学佛,有的人越学越不顺心,有的人越学越有福,原因在哪里。 方海权答: 原因在于有没有如法...
出家越五道
【释氏要览】
注维摩经什法师云。凡夫能出四趣。不能出于天趣。出家求灭。则五道斯越(灭即涅槃也)
上篇:聪明释子 | 下篇:道场 |
资持记释云:“三种作法:大界、戒场,各随标相;小界一种,随人多少。”(事钞记卷四·一七·一三)...
四种缘起
顿成诸行
随他心转
舍摩
三种分别
三菩提
窭拏折里多
依他
无尽相
蒲甘
一超直入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犹太人的九条哲理

靠自己的观照力消灭掉
米从哪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