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高僧传云。夫唱导所贵者。其事四焉。一声。二辩。三才。四博也。非声无以警众。非辩无以适时。非才言无可辨。非博语无依据(陈钱塘高僧真观有八能。则唱导一也)。
佛教词典 > 释氏要览 > 正文
(菩萨)在胎藏界曼茶罗悉地院南端第五位,又名供养宝菩萨。梵名阿利也阿目伽补惹摩尼,译言不空养。密号曰如意金刚...(地名)Purvavideha,新曰毗地诃Videha,东大洲名也。西域记一曰:东毗提诃洲,旧曰弗婆提,又曰弗于逮,讹也。玄...【昏闇】 p0829 瑜伽八十四卷二十页云:昏闇者:成就诽谤一切邪见。...(术语)由疑真谛之理,作种种之妄业,为三界所系缚,不能出离,名之为疑结。九结之一。结为结缚不出之义。大乘义章...(术语)论差别之事相也。法华玄义六上曰:理论则同如,是故不异。事论则有机应,是故不一。...日本僧。为日本十世纪佛教初期之绘佛师。又称飞鸟寺玄朝。在东大寺要录中,载有元兴寺玄朝、院政之名。又今藏于醍醐...亦名:与未受具同诵戒开缘 子题:同业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不犯者,云我说竟汝说,一人诵竟一人书;若二人同业...【六十二种诸恶见趣】 p0310 瑜伽八十七卷二页云:又诸外道、萨迦耶见以为根本,有六十二诸恶见趣。谓四常见论,四...(职位)禅家之寺院,豫择辩口者,于应白衣之请,升座说法时,使出众与升座之人问答者,谓之禅客。始自宋代圆悟大慧...含注戒本·戒经序:“佛言新受戒者未得闻戒,不知何学,听集一处,和合说之。”(含注戒本卷上·三·五) 戒本疏·...(一)彻底通达、了解之意。灌顶经卷十二(大二一·五三三中):“虽知明经不及中义,不能分别晓了中事。” (二)唐代...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大方广佛华严经...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南na 无mo 阿a 唎li 耶ye 3)婆po 廬lu 羯jie 帝di 烁shu...做事先做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如何做人,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不管多聪明,多...
信佛的人在修行过程中会有种种障碍,心生忧虑、疑悔。疑和悔是修道最大的障碍,是烦恼中最有力量的。 我们对一件事...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1861~1940)和谛闲大师(1858~1932),一位是中兴净宗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一位是传天台教观...
「是知念佛一法, 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 我们知道念佛的这...
1、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
诸经典中都说念佛有无量的功德。为什么会有无量的功德呢?是由于佛果地上有无量的功德。 念佛有四种:实相念佛、观...人是万物之灵,有智识,有才能,有远见,有良心,有道德才是万物之灵。事事皆能思前思后,打算将来的事情,方有万物...我们相信,在所有的佛教徒中,大部分是没有皈依过的;因为,皈依了三宝的人,固然会烧香拜佛,但会烧香拜佛的人,则...
表白
【释氏要览】
僧史略云。亦曰唱导也。始则西域上座凡赴请。咒愿以悦檀越之心。舍利弗多辩才。曾作上座。赞导颇佳。白衣大欢喜。此为表白之推轮也
上篇:辩鼎 | 下篇:钵盖 |
(杂语)大兴善寺有蛤像,相传隋帝嗜蛤,所食甚伙。忽有一蛤,椎击如旧,帝异之,置诸几上,一夜有光,及明肉自脱,...
不空供养菩萨
弗婆提
昏闇
疑结
事论
玄朝
共未受具同诵戒开缘
六十二种诸恶见趣
禅客
说戒制意
晓了
【大藏经】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藏经】大悲咒注音版
做事先做人,拥有好人品

如何消除修行中的疑和悔

印光大师与谛闲大师的莲友缘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论发菩提心与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