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戒类福业事】 p0693 俱舍论十八卷十六页云:今次应辩戒类福业事。颂曰:离犯戒及遮,名戒各有二。非犯戒因坏...(杂名)线香之类。又有香气之灯烛。楞严经六曰:能于如来形像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流派)说一乘实相之教法。无碍圆满之宗旨也。指天台宗而言。...【离诸业障】 p1425 瑜伽二十一卷四页云:云何名为离诸业障?谓能远离五无间业。所谓于彼害母、害父、害阿罗汉、破...(?-805)唐代高僧,为净土宗第五代祖师。缙云(浙江)仙都山人,俗姓周。在睦州开净土道场,集众念佛。师每念佛...(术语)言广大之力用无论何事皆作得也。法华经弟子授记品曰: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子题:资 行事钞·师资相摄篇:“弟子者,学在我后,名之为弟;解从我生,名之为子。”资持记释云:“资名中,以师...【八种差别增益】 p0082 瑜伽八十卷二页云:何等名为差别增益?谓由后后展转八相。一者、卽于彼事执常增益。二者、...(修法)是亦依真言字数而名之。为闇婆计陀那摩之六字。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曰:文殊师利童子菩萨摩诃萨咒曰...华严经中五类说法之一。器界,指有情所依处之山河、大地、草木等世界。如来以不可思议之神力,能使草木、国土说法,...可以修学佛道的根器。...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上通下愿老法师在世的时候说,她接触到的老百姓都会说:踏踏五台山的土,生生世世不受苦。由此,能来到五台山,长住...前几天看《动物世界》,有这样一组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一只企鹅正在水中悠闲地游泳...
我们都知道,慈悲是佛教的根本,而因果律则是佛教理论的核心。《大智度论》中曰: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块,跟净土宗非常类似,都是一种带业往生的概念。就是业力我不...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它远离喧嚣的岸,收敛着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伫立成一茎明澈的纯真,摇曳为一抹恬然的淡...
佛教兴衰在人事的和合。在《涅槃经》上说:魔王要是看到有两个普通的居士在斗争,他内心起欢喜心,但是这个欢喜的相...
大乘佛法有八万四千个法门,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归纳成两个重点,一个是理观,一个是事修。 理观,是一种内心的智慧的...
在当医生的时候,有一天我下班以后就去美容院剪头发,我一去只跟理发小姐说:前面的头发要剪到跟眉毛齐,因为那一晚...
欲界系
【阿毗达磨辞典】
云何欲界系?几是欲界系?为何义故观欲界系耶?谓未离欲者所有善不善无记法,是欲界系义。未离欲言显犹未离少分欲界欲,是未证得三摩地义,若异此者非至定法,亦应是欲界系。所以者何?由彼已得三摩地故,爱乐断灭,以所治粗重少分断故,亦得说有一分离欲,外诸色等是未离欲,业增上力所生故,亦名欲界系。经言,一切有情共有业增上力所生者,为显生色无色界者亦有未离欲,业种随逐故,四界二处全,及余蕴界处一分,是欲界系。四界者,谓香味鼻舌识界,二处者,谓香味处,余一分者,谓除色无色界系及无漏法,为舍执着欲增上我故,观察欲界系。
上篇:预流果 | 下篇:预流果补特伽罗 |
(术语)佛于觉得自在,故云觉王。万善同归集六曰:同蹑先圣之遗踪,共禀觉王之慈敕。往生十因曰:觉王一发,妄军悉...
戒类福业事
香炷
一实圆宗
离诸业障
少康
大自在
弟子
八种差别增益
六字文殊法
器界说
道器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踏踏五台山的土,生生世世不受苦
无力浮起,不妨下沉

好心真的能有好报吗

业力要得果报,有两个条件
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

成事不必在我,随喜一切功德

怎样调整我们错误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