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亦名:出家弟子忧道不忧贫 子题:义食坊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今俗中有 义食坊 ,犹足供一切,自旦至夕,行人往反...(杂名)内四供之西北二供也。秘藏宝钥上曰:金宝法业歌舞人。...(术语)数论派立二十五谛。其第一曰自性冥谛。此有萨埵,剌阇?答摩之三德。...指生、老、病、死、王法牢狱。又作五天使者、五天使。系阎罗王之使者,即发自自然之业道而警诫于世者。[佛说阎罗王...【六波罗蜜多相由六种最胜】 p0314 摄论二卷二十四页云:此六种相,云何可见?由六种最胜故。一、由所依最胜。谓菩...即偏僻固执某一方而不通达他方之意。梁高僧传卷三(大五○·三四二上):“诸论各异端,修行理无二;偏执有是非,达...梵语 upādāna-skandha。为有漏之异名。有三义:(一)由蕴而生取,(二)由取而生蕴,(三)蕴依属于取。又取为烦恼之异...(杂名)修禅者所住之岩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园林浴池,经行禅窟。又如会住湖南东寺。号禅窟。...【眼根明见】 p0999 大毗婆沙论九十五卷一页云:问:何故眼根、说名为见?答:由四事故。一、贤圣说故,二、世俗说...(杂名)僧堂之制大,而复前后架屋,堂内闇矣。故当前板首座板头西堂板头之上屋上开窗(如今烟窗),故第一座板言明...(术语)今于四类之别解中,示地狱界与人界及佛界三种之相。先言地狱界之十如是,相如是者恶人显后堕地狱之前相,凡...无量义经...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大戒是哪三坛?恐怕还有许多人不清楚。说沙弥戒,还不知道是怎...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以及五蕴炽盛等,总称为八苦。苦是...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 唐朝延载元年(西元六九四年),京城来了一个女人,自称是圣菩萨,此人为求名闻利养,...
佛陀住世时,曾经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 当时,世尊为比丘们开示:现在要为大众解说,修习四种善...尊敬的夏林长,各位护法居士: 我这次从重庆出来,经由北京到五台山,参加五台山广宗寺修建的法尊法师纪念馆落成开...当一个人变的古怪异常,生活以自我为中心时,他会视所有的事物为潜在的敌人。会羡慕他人的成功,并垂涎他人财产;此...
中国的菩萨,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普贤菩萨的感应比较少见。但发现,念法华经和华严经感应录中,普贤菩萨的感应...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
智者于处善巧
【阿毗达磨辞典】
阿难陀言。云何智者于处善巧?佛言。智者于十二处。如实知见。是处善巧。谓如实知见眼处、色处、耳处、声处、鼻处、香处、舌处、味处、身处、触处、意处、法处。是名智者于处善巧。
上篇:正念 | 下篇:证得诸漏永尽 |
凡十二卷。宋代本觉撰。全称历代编年释氏通鉴。收于卍续藏第一三一册。为一编年体之佛教通史,记载周昭王二十六年(...
出家道众如法通食
歌舞人
雨众三德
五大使者
六波罗蜜多相由六种最胜
偏执
取蕴
禅窟
眼根明见
明窗
别解四类
【大藏经】【注音版】无量义经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圣严法师《追求快乐是起点,不是目的》
学佛人都应牢记的六则典故

精勤修善得梵天之福
惟贤长老《修学佛法的基本纲领》
嫉妒的根本原因乃是自私

普贤菩萨和《妙法莲华经》的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