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行宗记·释十三僧残法:“善见问云:‘三业之中学问、坐禅、营事,何以独修下业?’答:‘此是前身宿愿所牵故,曾于...(杂语)人死后四十九日。召僧道诵经。俗曰断七。参看七七条。...禅林用语。指悟道之禅者,其机用之灵活,甚而可令黄金之光色褪却。达道之人,活用机巧,可呵佛去祖,把住一物,不许...(术语)制乖背尊卑次第序列之戒也。四十八轻戒之第三十八。佛法,坐之次第,不问老少贵贱,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Shengmeiyushengbumeizhizheng 中国佛教史事。人的形体死亡之后,精神消失还是继续存在,即神灭还是神不灭,本...全一卷。唐代不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内容系佛为金刚慧菩萨等,以密房、稻麦、贫人等种种譬喻讲说一切有情所具...(名数)法佛报佛化佛也。即三佛菩提等。【又】太平之佛鉴禅师慧勤,龙门之佛眼禅师清远,天宁之佛果禅师克勤。此三...【多诸黑子庄严身】 p0623 瑜伽八十四卷十页云:多诸黑子庄严身者:青黑杂黡,遍支体故。...一、作法忏,即我们做错了事,须向大众忏悔,看犯了什么罪,便用什么方法去忏; 二、取相忏,即自认业障很重,...(杂名)梵曰罗摩,Ārāma,翻为院。围以土墙之屋舍也。又官廨曰院,后为僧居之名。又后世以寺为总号,院为寺中别...(术语)独一无二之法门。六祖坛经曰:惠能曰: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宗曰:何不论禅定解脱?惠能曰:...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赶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个,你不得自在,因为你没办法操之在我。你的感受、想法是从什么地方来...秋天,来稻成熟,田野一片金黄,农人聚集,庆祝丰收,大地洋溢着一片欢乐。佛陀来到农庄,许多人都恭敬地供养他。只...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菩萨行为己任,以弘法利生、利乐有...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宽容的人,不会轻易伤害别人。而一个处处怨天尤人之人,不仅会伤害他人,其实被伤的最深...修此五位菩萨心咒,可得美貌,可得财富,可得人心,可消除障碍违缘,可忆起前世,可往生成佛。 一、观音心咒 唵(on...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佛是日中一食,所以过午不能供佛。但根据佛经摘录,在白天夜晚的任何时候,都可以随力供养。 天王...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基本上要注意两个重点: 第一个就是云何应住,第二个就是云何降伏其心。 我们知道...「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事实,说明宇宙万法都从心而生,并且随时随地...
因
【阿毗达磨辞典】
生因者,谓因等四缘。成因者,谓三量,一现量、二比量、三声量。转因者,谓顺缘起。还因者,谓逆缘起。
上篇:义 | 下篇:义决择 |
【习气依处】 p1026 成唯识论八卷一页云:三、习气依处。谓内外种未成熟位。卽依此处,立牵引因。谓能牵引远自果故...
沓婆摩罗子营事宿缘
断七
真金失色
乖尊卑次序戒
神灭与神不灭之争
大方广如来藏经
三佛
多诸黑子庄严身
三种悔法
院
不二之法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遗教经

修行要先问自己安住了没有
心地的耕耘
永惺长老《告弟子书》
心宽不伤人,念纯不伤己
常诵五菩萨心咒得美貌财富

佛是日中一食,过午可以供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