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名数)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为根本。故...(术语)深高之智慧也。法炬陀罗尼经二十曰:深智方便,开显法藏。...以意识为近缘所生起之十八种受。全称十八意近行受,略称十八受、十八意行。即喜、忧、舍三受以意识为近缘,各行于色...(人名)晋林虑人。字道林。本姓闵氏。家世奉法。尝于余杭山沉思道行。年二十五,始释形入道。后终于洛阳。世称支公...观音玄义云三智: 一、一切智 谓于一切内法内明,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为天台化法四教中,别教所立之观法。又作别相三观、隔历三观。即隔历次第而修习空、假、中三观之意。对此而言,圆教...(术语)平等之慈悲也。楞严经一曰: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中略)方行等慈不择贵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术语)密教以譬凡夫之心脏。菩提心论曰:凡人心如合莲华,佛心如满月。...【善守诸根四苦解脱得四种喜】 p1150 瑜伽九十一卷五页云:复次善修梵行、于诸蕴处我我所见已永断者,若为损身乃至...【法苑义林章】 亦称《大乘法苑义林章》,唐代窥基著,凡七卷。书中对于唯识教义的组织及基本内容,如判教、唯识义...【剌那那伽罗】 此云宝积。以无漏根力觉道等法宝集故,名为宝积。问:若尔,一切佛皆应号宝积?答:但此佛,即...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很多研究都发现,某些营养素会让你变得更迷人,有一些营养素会在特定的日子发挥功效。我们请教顶尖的皮肤科医师和营...
第三十三 蒙光触身获益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皈依对我们有什么大好处呢?可分为八点: 一、入佛弟子。这一次诸位参加打七,我想大家已体会到什么叫入佛弟子,也...
【原文】 盖闻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尘寰扰扰,易犯唯有邪淫。拔山盖世之英雄,坐此亡身丧国。绣口锦心之才士,...
在事相上来讲,有佛、有法、有僧。佛就是我们的佛像,佛已经入涅槃了。在佛经上有一个名词,叫做出佛身血,说佛在世...
这是真实的故事,发生在许多年以前。 那时候,枪杀、乱捕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一千多年前,日本有一座古城,城主的小公主长得非常美丽,像秋月般清明柔和,人见人爱;人们心中若有烦恼,一见到她...
祖师们常常教诲我们,要做到句句消归自心,如说修行。也就是把学法修行落在实处,知行合一,心口相应。消归自心就是...
一切五取蕴苦
【阿毗达磨辞典】
云何略说一切五取蕴苦?五取蕴。谓色取蕴受想行识取蕴。总名五取蕴。何因缘故。略说一切五取蕴为苦。谓五取蕴。无常转动。劳倦羸笃。是失坏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变坏法。有增有减。暂住速灭。本无而有。有已还无。由此因缘。略说一切五取蕴为苦。如说取蕴皆性是苦。不安隐故。违圣心故。如是诸苦。名苦谛者。谓此名无常真实。是无常此名为苦。真实是苦。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如是苦法。法住法界。一切如来。自然通达。等觉宣说。施设建立。分别开示。令其显了。谓此是无常。此是苦。此是无常性。此是苦性。是真是实。是谛是如。非妄非虚。非倒非异。故名苦谛。名圣谛者。圣谓诸佛。及佛弟子。此是彼谛。谓彼于此。知见解了。正觉为谛。由是因缘。名苦圣谛。复次苦圣谛者。是假建立名想言说。谓苦圣谛。过殑伽沙佛及弟子。皆共施设如是名故。
上篇:依止尸罗 | 下篇:已生 |
菩萨十地中之第七地名。...
十五尊
深智
十八意近行
支遁
三智(二)
次第三观
等慈
合莲华
善守诸根四苦解脱得四种喜
法苑义林章
剌那那伽罗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让你变更美的七种食物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蒙光触身获益愿
皈依后的八大好处

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

如何处理毁坏的佛像经书

从此这个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
光明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