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杂语)梵语娑度Sādhu,义译曰善哉。称赞之辞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梵音慰喻我,善哉释迦文!同譬喻品曰:善哉善哉...凡七卷(或作十四卷)。略称法苑义林章、义林章、法苑,别称七卷章。唐代窥基着。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书中对于...指饿鬼于饮食上所受之三种障碍。据瑜伽师地论卷四所载,三障即:(一)外障,此种饿鬼常受饥渴,故皮肉血脉枯槁,发乱...又作褒贬抑扬教。为刘宋之慧观所判立的五时教之一。于渐教第三时中,赞扬菩萨,抑挫声闻,称为抑扬教,如维摩经、思...即指人之死亡,或特指僧侣之示寂。又作归化、归真、归寂、归本、归空、归去。归元一语,原谓出离生灭无常之此世,而...(名数)法相宗所依六部之经典也。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有三翻),解深密经(有四翻),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未翻),...金刚将,梵名 Vajra-sena,音译嚩日啰制那。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苏悉地院中,右方第二位之菩萨。以将为军队之首领,...灌浴佛像所用之香汤。据浴像功德经载,香汤可用牛头旃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郁金、龙脑、沉香、麝...(术语)二变之一。亦曰转。如种子生现行,现行生种子,生熟自果也。...(人名)宋遵式法师,慈云,治定往生净土忏仪。请观音消伏毒害忏仪,金光明忏法。因而后世称为慈云忏主。...(天名)Īśānā伊舍那天之后妃。秘藏记下曰:伊舍那天后,白肉色,持鉾。胎藏界曼陀罗钞六详释之。...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1、护法善神发怒远离,冤魂魔障如蝇附烂肉聚于此人; 2、今生贫穷,来世百次长劫堕地狱,纵投人中为疯子; 3、修行...
问: 感恩师父远道而来为我们讲经开示。我的问题是:善导大师关于正行与杂行,正行五专念,万修万人去,杂行千人修...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 如理思维到底是思维什么道理呢?简单地说,...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去或未来中。 一部分的人他们日日在追忆中生活,为生命中某个...
我们应远离恶业,勤修良善,就不会遭如是报应,不遭那些不顺利之报,当然有福。远离恶业有福,亲近善业有德。有人认...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爱欲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本。如《圆觉经》云: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生相。如果他有执着的心,那就是法执了,就有执着了。有执着了...
圣人之教。以五常治世。仁为首。不杀曰仁。佛设五戒。以不杀第一。是知圣人之心。以慈为本。 经云。孝名为戒。斯则...
僧证净
【阿毗达磨辞典】
如世尊言。此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于僧。谓佛弟子。具足妙行、质直行、如理行、法随法行、和敬行、随法行。于此僧中。有预流向。有预流果。有一来向。有一来果。有不还向。有不还果。有阿罗汉向。有阿罗汉果。如是总有四双八只补特伽罗。佛弟子众。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智见具足。应请应屈应恭敬无上福田世所应供。所言此者。谓此欲界。或此世界。此赡部洲。又言此者。谓即此身持等持躯等躯聚得自体。又言此者。谓此处生。佛及弟子。诸仙牟尼。诸聪睿者。善调伏者。善调顺者。又言此者。谓即于此教授教诫善说法中。是故言此。言圣弟子者。圣谓佛法僧。归依佛法僧故名圣弟子。以如是相随念僧者。谓以此相此门此理。于诸僧所。起念随念。专念忆念。不忘不失。不遗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记性。是故名为以如是相随念于僧。
上篇:摄 | 下篇:上流补特伽罗 |
(名数)檀者梵语檀那Dāna之略,译曰布施。三檀者财施,法施,无畏施之三施也。智度论十四曰:檀有三种:一者财施...
善哉
大乘法苑义林章
饿鬼三障
抑扬教
归元
六部大乘经
金刚将菩萨
灌佛香汤
生变
慈云忏主
伊舍那后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吸烟的二十过

念阿弥陀佛后,还念八十八佛,这是杂修吗

【推荐】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如何远离那些不顺的报应
了幻法师:婚姻源自爱欲心

菩萨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