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杂语)谓自夸也。...(一)又作五种姓、五种种性、五种乘姓、五乘种性。亦有将“姓”写作“性”者。 法相宗认为,众生先天具足五种不同之...(术语)别时修行之念佛,以定心见佛为目的。为欲三昧发得,于此世拜佛身,故定二七日,三七日,或九十日等期限,入...【不正思惟】 p0327 瑜伽十一卷八页云:不正思惟者:谓不可思处所摄思惟。不可思处者:谓我思惟,有情思惟,世间思...即恬静寡欲。又作澹泊。说文解字解释憺为安,憺然安乐之义;怕又作泊,无为之义。广雅解释憺怕为寂寞或恬静之义。景...(杂语)法华经方便品曰: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术语)谓刹那之间,具生住异灭之四相。转变无常也。对一期无常而言。仁王经上曰:一刹那经九百生灭。...指色界、无色界之诸天。谓舍离欲界之饮食,而仅以意识存在之天人;亦即非缘父母精血等而生,乃由意之所欲而化生之天...又作黑衣、墨衣、墨染衣。即黑色法衣。僧侣着用之。缁衣又可引申为僧侣之意,故一般亦以缁流、缁门、缁徒作为僧侣之...全一卷。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九册四家语录卷一。收录马祖略传、与怀让之磨砖机缘语要,以及与西堂智藏、百丈怀海、南泉...大乘之一实圆教共有八种的圆满。 一、教圆,教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或说惑业苦三道,即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藏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
居家处世,见人有不如法,既无威德,足资制服,又不善劝谕,使令感悟,只好忍耐随任,忆念观音,以祈慈佑得乎,并恳...
有道友问:如何参念佛是谁? 这是话头!你问念佛是谁?参啊!到底是谁?谁在念?嘴巴在念,嘴巴还在,气没有了。这...今天的讲题,是理性、感性、与觉性,可分三点来说明: 一、三性的原理 何谓理性、感性、与觉性?理性,指众生追求事...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猛利的出离心啊!归去来,魔乡不可停啊!无量劫的轮回,无有休...问: 人一定要刻意追求开心吗?我觉得人生百味,无须刻意追求什么。但要保持一颗平衡的心态很难。 正如法师答: 开...山城重庆,由于经常雾气氤氲而素有雾都之美誉。长江、嘉陵江在市区的汇合处北岸是繁华的朝天门码头,南岸便是玄坛庙...
由得总缘一切法智,含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譬如大云能覆如空广大障故,又于法身能圆满故。 这个法云地,为什...五祖大师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非常仰慕四祖道信禅师,便祈求能在他座下出家,道信禅师嫌他年纪太大,不...
不害
【阿毗达磨辞典】
不害者,无瞋善根一分心悲愍为体,不损恼为业,当知不害不离无瞋故亦是假。
上篇:不见言见 | 下篇:不死寻 |
(杂语)禅林之语。自少壮居于丛林谙熟清规者,曰山中之兄弟。反于晚达之人。又法中同门之总称也。见象器笺五。...
卖弄
五姓
定心别时念佛
不正思惟
憺怕
与手低头
刹那无常
意成天
缁衣
马祖道一禅师广录
八圆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居家处世如何对待不如法的人

如何参「念佛是谁」
文珠法师《理性感性与觉性》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人一定要刻意追求开心吗
出水莲花自清净——记著名高僧惟贤长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