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之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据华严经疏卷三载,以一心法界分别解释华严经题七字,列举如下:(一)大是心体,大,即常、遍之义;体,即心体。谓此心体含容法界,称性周遍,平等广博,无有变迁,且无边际,故称大是心体。(二)方是心相,方,即方法;相,即轨持。谓无边法相,恒沙性德,皆由一心轨持含摄,故称方是心相。(三)广是心用,广,即广博;用,即业用。谓心之业用,广博无际,能生出万法而应用无尽,故称广是心用。(四)佛是心果,佛,即觉者;果,即菩提果。谓离诸烦恼,觉了万法,具一切智,而得无上菩提,乃证得自心之菩提果,此果非从外得,故称佛是心果。(五)华是心因,华,即譬喻功德万行;因,即行。谓种种万行之因华,皆为心之开觉,故称华是心因。(六)严是心功,严,即庄严;功,即功用。谓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体,皆为一心运用之功,故称严是心功。(七)经是心教,经,即能诠之言教;教,即言量。谓于一文一句、诸法众理,能行布圆融,皆为心之诠量该通,故称经是心教。 p695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对于所现之化身,而称能现之本身为本地。能现所现,相望重重,故本地亦重重而不一定,唯佛之实相法身,即穷...指母方之六种亲属。又作母亲。三藏法数卷二十七引律典载,佛陀为使比丘避于讥嫌,遂规定比丘不得使非亲之女、非亲之...【具定】 p0823 瑜伽十八卷二页云:云何具定?谓能乃至离无所有处欲,证得非想非非想处。...【资粮位】 修集资粮之位,为唯识宗所立五种修行阶位中之第一阶位。这是修行的初步准备阶段,于此位中修十住、十行...(杂语)主义之别异也。法华文句记三之一曰:文虽广略,事无别途。...梵语 sattva,巴利语 satta。又作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萨怛嚩、索埵。含有存在、生、实、真、善、美、贤等义...【五事有所缘无所缘等分别】 p0290 瑜伽七十二卷十三页云:问:如是五事,几有所缘?几无所缘?答:相、通二种。名...行宗记·释九十单提法:“刍摩是梵语,亦即草名,未知所译。”(戒疏记卷一五·一八·一○)...(术语)(Mitra)译曰善知识。朋友之义。玄应音义九曰:弥多罗尼子,秦言善知识。梵Maitrāyaṇi。...梵名 Jinaputra。音译作慎那弗呾罗、辰那弗多罗。略称胜子。古印度人。唯识十大论师之一。为护法之弟子,曾于北印度...【差别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 p0930 如四如实智中说。 二解 显扬六卷四页云:差别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者:由...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
【原文】 今且知佛以大慈大悲,于念念中忆念摄化于我,则我今者深感佛恩,故应念佛;一向长劫枉受众苦,欲求脱苦,...
一、存心 即普通一般人所谓存心好坏的存心。明显的说,就是各人的精神重心力,注意在什么地方。依佛理来讲,凡人以...
我曾见过一场异常悲壮的死亡,正是那次死亡深深的震撼了我,我从此不愿再伤害哪怕再微小的生命 那是在一次围猎班羚...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 对闻信弥陀名号功德这样的一...
一、香供养 香能通气养神,传达境界。燃香时,香自灭而留香与人,这就是佛教中舍己为人的精神。所以燃香不是要烧香...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动。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妻也空,子...
念佛就是请佛住世,此引慈舟老法师开示:佛本无生灭,随众生心生而生,随众生心灭而灭。一念念佛一念生,念念念佛念...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它是一个如梦如幻的修学。怎么说呢?它是虽断而无能断所断,虽修而无能修所修,所以是不可思议。...
观心释华严经题
【佛光大辞典】
上篇:观心释 | 下篇:观世音信仰 |
(杂语)五欲之快乐也。群疑论探要记七曰:五情快乐名为五乐,谓凡愚人贪染五境深生乐着。...
本地
母六亲
具定
资粮位
别途
萨埵
五事有所缘无所缘等分别
刍摩
弥多罗尼
最胜子
差别假立寻思所引如实智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我今恳切念佛,佛必转更念我矣

存心与择法

我为之而震撼,所以我永不杀戮

闻信弥陀名号即得不退转

十供养的含义
人生百空歌

念一遍佛,西方极乐就在心上过一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