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灵妙之识知,明白不闇。澄观、宗密各为华严宗之四祖、五祖,然亦皆属荷泽禅之系统。其中澄观于所著华严心要法门中,依禅之体验而开示华严思想,“无住心体灵知不昧”即为彼体验禅旨之极致表现,“灵知不昧”表示佛道与心之究极自觉之状态;宗密释之为莹净之理。盖所谓灵知不昧,其本体乃众生之如来藏心;此“知”共通于凡圣,故与圣智有所区别。又此“知”并非妄相分别之知,乃无念之真知。北宋天台之山外派即好用此“灵知”二字,而有灵知心性、真净灵知、灵知一念等用语。[华严经疏卷十五(澄观)、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二、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卷三十] p6936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正觉之略名也。正悟解法性也。唯识论一曰:为于二空有迷谬者生正解故。同述记一本曰:言正解者,正觉异号。...(人名)给孤独长者之女修摩提,嫁满财长者之子,使其家供佛僧,同悟道。见须摩提女经。...又作小戒、声闻戒。指小乘律所制之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戒,亦即四分、十诵等戒律,如比丘之二百五十戒、比丘...【五种唯二】 p0260 显扬二十卷一页云:论曰:当知由根等差别故;建立五种唯二。如经中说:由缘唯二根故;唯二作意...凡十一卷。明代行深撰。全称贤首诸乘法数。又称贤首法数。以华严宗为主,集大小乘诸经之法数名目,并注明其出处。由...(术语)又单曰应身,化身。三身中之第三。自真体变现者。...【差别无差别正行】 p0930 辩中边论下卷十五页云:如是已说离二边正行;差别无差别正行云何?颂曰:差别无差别...(菩萨)Abhetri Abhettī。译曰无畏。观音菩萨之别名。...或单称街坊、化主。禅林中,劝化于市井街坊,以募施物作为大众之供养,或补寺内财物不足之职称。[禅苑清规卷八龟镜...宋代法眼宗僧。嗣天台德韶国师之法,为南岳第十世,住苏州(江苏)承天永安院。撰景德传灯录一书,于宋真宗景德元年...不妄不变之真实本性。乃吾人本具之心体。佛教主张吾人所具之真性与佛菩萨之真性本无二致。[楞严经卷一] p4214...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
对于心的真正本质,我实在不知道说些什么,因为它就在那儿。通常我们会把心的真正本质想得很高深。虽然我对这方面没...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
以佛教的立场来看,杀人的定义,包括杀别人与杀自己。无庸置疑,杀人不是慈悲的行为,佛教也不允许自杀,因为自己也...【二入】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觅求真本,入佛知见;行入是由实践著手,实践修心,磨炼意志。 【二力】...问∶ 修学佛道的人为何要有柔软心?柔软心如何培养? 慧律法师答∶ 刚硬的心叫做众生心;柔软心是佛菩萨的心,它永...
我现在教给你们一个最殊胜的法门就是照看你自己的心。 从早上一醒,一直到晚上睡觉,你都要观看自己一天的心在想些...遭遇困扰和不幸时,不要把原因推到别人身上,而不反省自己。真正面对现实,就拿出自己的力量来,适应环境,度过难关...
北宋初年,有一位年轻士子,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由于受他母亲信佛的影响,放弃了科举仕途的道路,二十二岁披剃出家...
灵知不昧
【佛光大辞典】
上篇:灵河 | 下篇:灵芝 |
【无想定】 为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这是外道所修的一种禅定,令前六识心及心所不起现行。《百法直解》曰:‘无想...
正解
满财长者
小乘戒
五种唯二
诸乘法数
应化身
差别无差别正行
阿摩提
街坊化主
道原
真性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心的本质简单到无法想象

《金刚经》精华的40句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佛学常见辞汇(二画)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照看你自己的心
用自己的力量来度过难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