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即不净之手指。指左手无名指、小指。印度之习俗,如厕后以左手无名指、小指洗净,故称触指,忌触及食器。入众日用清规(卍续一一一·四七二下):“护第四指、第五指,为触指,不得用。”[日用轨范展钵法] p680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古译。注维摩经七曰:肇曰:阿耨多罗,秦言无上。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道莫之大,...【暖】 p1242 瑜伽三十四卷十九页云:如是行者、于诸圣谛下忍所摄能缘所缘平等平等智生;是名为暖。 二解 大毗婆沙...(譬喻)生死之盲昧,比之于云雾。无量寿经下曰:慧日照世间,消除生死云。...密教经典用以喻指密教之教祖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我,大自在之意。毗卢遮那为第一无比之大自在身,故有此称。...亦名:请说戒师、请诵戒师 子题:僧差说戒、僧差诵律 行事钞·说戒正仪篇:“(一、示制缘)明请说戒师。佛令上座说...【五下分结】 指顺益下分界的五种结惑。乃对五上分结而立五下分结,全称五顺下分结。即三界中的下分界(欲界)之五...(杂语)Uttarāṣāḍha,月名。嗢呾罗为上。頞沙荼月当于太阴历四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之间。是夏三月之初。故曰...(人名)唐京师安国寺良贲助不空新译仁王经,且奉代宗敕作疏三卷。以所住之寺名疏,谓之青龙疏。宋高僧传五有传,希...【妙观察智十因分别】 p0701 佛地经论五卷十五页云:依十种因,应知分别妙观察智。十种因者:一、建立因,二、...大乘唯识家所立心所之数。即触、作意、受、想、思(以上属遍行)、欲、胜解、念、定、慧(以上属别境)、信、精进、...业与报并称。意为业之报应或业之果报。谓由身口意之善恶业因所必招感之苦乐果报。或指业因与果报。又作业果。此为佛...八大人觉经...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
念佛行人最难的就是厌离和欣求,为什么最难呢?娑婆世界尽管很污浊,很苦难,但我们无量劫以来在这儿呆久了,呆久了...
唯识学把造业的过程,依据初、中、后来说明业力的轻重: 一、造业前: 造业前的意乐很重要,意乐即是动机。有些人造...问: 在断气之时,给病人助念,一定要快速地追顶念佛吗?还是按照平时念佛的速度慢慢地念?怎么灵活掌握病人断气时...
有人问赵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问:我不是问这个道,我问的是大道。州云:大道通长安。问话的这位,...佛在世时,有一位频沙王,是佛陀的大护法,他有位很好的朋友弗迦沙王。一天弗迦沙王派使者送了一座金塔莲花座给频沙...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出心源。一切逆顺苦乐生死涅槃,离此心外,无片事可得。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四安: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我们要把佛法落实在人间的社会。把佛法送到每一个人的家庭里,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一、 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生庸庸碌碌、畏畏缩缩而活的人,不如一年、一月乃...
触指
【佛光大辞典】
上篇:触金刚菩萨 | 下篇:触毒 |
因果各义,上已述之。兹专就人类因果言之。...
无上正遍知
暖
生死云
第一我身
说戒前请说戒师
五下分结
嗢怛罗頞沙荼
良贲
妙观察智十因分别
五十一心所
业报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娑婆世界是钱上之蛇,极乐世界是蛇上之钱

未生恶业令不生,这是最高的标准
如何掌握病人断气时刻的念佛速度

古人用功不肯刹那离开工夫,故能当下悟道
人命在呼吸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