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二义:(一)求愿之心。如求愿开悟,或求愿往生净土之心。亦指弥陀誓愿于永劫间救度一切众生所显示之大悲愿心。(二)为菩萨修行阶位中十信位之第十心,谓菩萨随时修行所发之种种净愿。 p672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世间一切皆生灭虚妄之相。无生者,谓无虚妄之生。既无有生,云何有灭?不生不灭,乃究竟实相也。...古印度犍陀罗国迦腻色迦王一生以征伐四方,多造杀罪,虽闻马鸣菩萨说法,归依佛教,然命终后犹生大海中为千头鱼,受...(术语)又曰无言行或无言戒,行无言之一种佛法。无言童子是也。大集经十二无言菩萨品曰:王舍城师子将军家产一子。...【无行般涅槃补特伽罗】 p1095 瑜伽二十六卷六页云:云何无行般涅槃补特伽罗?谓生彼已;不起加行,不作功用,不由...(经名)五卷,西晋竺法护译。说佛及弟子之种种本事本生。...(杂语)自己之宗派也。止观大意曰:今家教门,以龙树为始祖。...为“生变”之对称。唯识家就诸识之变诸法,分别为因能变(生变)和果能变(缘变)两种。果能变之变,为变现之义,非...亦名:向非具人说粗罪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罗阅城,有波利婆沙摩那埵比丘在下行坐,六群比丘以所犯...【不相违因】 唯识宗所立十因之一,指三界诸法中,能某一法之生、住、成、得等状态不起障碍作用者,均为该法之不相...(术语)起信论三细相之一,亦名转相。第一之业相一转而成能见之相者,当于阿赖耶识之见分。起信论曰:二者能见相,...东汉张陵所创道教之一派,从学者须缴五斗米,时人称为五斗米道。张陵即后世所称之张天师,故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后...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名为末那识。 意根是指...
问: 弟子按照印光大师说的耳听心念的方法来念佛,但是我不太清楚真为生死是一种什么心态?真信切愿需要达到什么程...
实验证明,含钙量多的食物,可以缓和人的神经过敏,使冲动的性格变得异常温和。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报告指出,非洲...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但因妄相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这是...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里面不要起迷执,对一切境界我们都要能够全然地接受。你不接受,你抗...
有一次,末学到某医院为某甲病人助念,忽然间,附近病有有一位太太,脸色铁青、满面惶恐,跑来问同行的居士说:可不...问: 现在社会上大多数人心里都很空虚,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么解决? 大安法师答: 现代人大多内心很空虚,...我们知道,衣物脏了,可以用水清洗。心灵蒙尘了该如何清扫呢? 这扫心地的功夫来源于《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周利...
愿心
【佛光大辞典】
上篇:愿土 | 下篇:愿文 |
(术语)Dakṣiṇā,又作哒嚫,檀嚫等。...
无生
迦腻色迦王为千头鱼
无言
无行般涅槃补特伽罗
生经
今家
缘变
说粗罪戒缘起
不相违因
见相
五斗米道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吉祥经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生活安逸发不起厌离心,念佛不恳切,该怎么办

肉食素食可以影响性格

印光大师论对治烦恼习气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