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名。为唐代药山惟俨禅师升座说法示众之公案。从容录第七则(大四八·二三一中):“药山久不升座,院主白云:‘大众久思示诲,请和尚为众说法。’山令打钟。众方集,山升座良久,便下座归方丈。主随后问:‘和尚适来许为众说法,云何不垂一言?’山云:‘经有经师,论有论师,争怪得老僧?’”此公案说明药山升座说法,虽未垂示一言半语,然当下即示现全身说法之活三昧,故药山随后所说“经有经师,论有论师”之语,亦不外表示经师所说之经、论师所说之论,皆仅为佛法真理之一部分,远不如丝毫不落言语葛藤之“全身说法”;此即为本公案之主旨。[景德传灯录卷十四] p668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duskara-caryā 或 tapas。即断除肉体欲望,堪忍诸种难忍之苦行。主要指印度诸外道为求生天而行诸苦行。佛教之...(术语)垂悲于我之母也。心地观经二曰: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虚诳语】 p1166 法蕴足论一卷十四页云:于第四中、且何名为虚诳语者?如世尊说:有虚诳语者,或对平正,或对大众...(术语)佛果也。无烦恼障。亦无所知障。离脱二障而知慧圆满,心镜明朗,故名。...(术语)出火之禅定。西域记三记阿难之入灭曰:即升虚空,入火光定,身出烟焰,而入寂灭。...(一)(662~725)唐代僧。为南山律宗道宣法系第四世。新定遂安(浙江)人。未出家前即信奉佛教,常不辞劳悴,四出求...亦名:覆头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六群以衣覆头入白衣舍。居士讥言,何有正法?覆头如盗贼。比丘...【三思】 心识缘境,与意识相应的思心所,对境的三种审虑作用。即:一、对境取正因邪因俱相违等之相,加以审察思虑...(名数)一众生忍,于一切众生不瞋不恼,纵使彼加种种之害,我能忍耐于心而不瞋不报也。二无生法忍,安住于无生之法...【求不得苦】 p0696 法蕴足论五卷九页云:云何求不得苦?求不得、谓希求可意色声香味触、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诸...谓众生若行下列四种法,则离于菩萨之行。(一)疑惑佛法,谓人宿无善种,于佛法心生疑惑而不爱乐。(二)我见贡高,谓人...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毗尼日用切要...往生论...
问: 念佛到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大安法师答: 一心不乱是从功夫上去说的,一般分为事相上的一心不乱...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一方面,物质极大丰富,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地理上的距离在相对缩小,地球宛如一个小小...
男女未会以前,从无产乳之事。一经配合,便有子女。试问彼投胎者,日在男女之傍,伺其动静乎?抑偶然遇之,蓦尔入胎...
8月8日上午,身着僧服的光孝寺首座释戒成法师神清气爽、步伐稳健的来到广州血液中心献血咨询台,双手合十向医务人员...阿美很喜欢占小便宜,上学的时候,她经常借钱不还,拿人家的东西不给人家,用同学的日用品。 上学期间,她很少用自...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悟入圆通的法门,我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佛陀住世时,有位发心修行的人看到佛陀的僧团里,每位出家人都悠然自在,很是羡慕,便放弃家庭,加入僧团。 他在僧...
梵网菩萨戒号称千佛大戒,我们再珍视都不为过。而如果追溯一下菩萨戒最早是怎样传入东土、第一批得受梵网经菩萨戒者...
药山升座
【佛光大辞典】
上篇:药叉持明 | 下篇:药山惟俨 |
刹土无量,名称亦可无量。若就释尊应化本生刹土而言,则所谓娑婆世界也。娑婆又作沙诃,堪忍之义,故译作忍土。此界...
苦行
悲母
虚诳语
出障圆明位
火光定
慧朗
覆头白衣舍戒缘起
三思
二忍
求不得苦
四种法离菩萨行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恶果源于内心的失衡

生命入胎疑

60岁法师17年献血累计8200毫升
爱占小便宜,就会没有人缘

【推荐】念佛法门的重点在于感应道交
坚定心志,安于静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