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合中知”之对称。眼、耳、意三根唯取不至之境,不直接与对象接触,能于远离之某种对象发生作用,谓之离中知。眼能见远处之色,而对于眼中之药等则不能睹;耳能闻远处音声,逼近耳根者则不能闻。反之,根与境须直接接触,才能产生知觉,称为合中知。如鼻根之于香境,待香微接于鼻根,始能知觉;舌、身二根亦然。(参阅“合中知”2265) p671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Mrga?iras 或 Mārga?īrsa。音译磨陵誐尸哩沙、摩啰誐始罗。觜宿之意。意译作孟冬、鹿首、觜月。即印度历第九...法衣之材体;即制法衣之材料。又作衣财。如法之材料在律中虽无一定之规定,然大抵可用绵、麻、树皮、野蚕丝、绢、羊...【智果】 涅槃曰断果,菩提曰智果。以菩提为佛智,由因地修行而生之妙果也。...即净土之三种庄严,乃阿弥陀佛于因地为法藏菩萨时,发四十八清净愿心所成就者。出自昙鸾之净土论注,本书下卷总分为...(术语)恃己而凌他也。十六惑之一。有七慢九慢之别。唯识论六曰: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中略)此慢差别有七九种。...(术语)Nara-manava,略曰摩纳。...唯识宗谓诸法之种子各有本有、始起二类,而种子须具备之六项条件,称为种子六义。据成唯识论卷二、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五相遍知所犯】 p0280 瑜伽一百卷一页云:云何罪遍知?谓依毗柰耶勤学苾刍,由五种相,遍知所犯。一者、遍知犯罪...资持记·释安居篇:“聚落名通大小。乃至一家男女所居,皆是聚落。”(事钞记卷一二·四·九)...(仪式)梵语,一作茶毗,亦作荼毗,又作阇鼻多,谓僧死而焚之也。徐陵文曰:用震旦之常仪,乖阇维之旧法。...(真言)有一字咒,小咒,大咒之三种,其一字咒又有二种,一为 之一字。不空神变经二十八曰:溥遍解脱一字真言曰:...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十小咒...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他就很难相信你为什么没有这么一个次第。谈这个圆顿,就是超越次第的。但一般人就喜...
佛教传入中国将近两千年。自东汉到唐末是由萌芽而达灿烂的时期,由四代到现时是由凋零而至枯槁的时期。所以衰落的主...
东来老家的邻居成哥,是他五服(谓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之内的大哥,那时成哥刚顶了父亲的职位,...
众生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他面临很多行法,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在面对这样多的法门的情况下,很多人就会觉得,哎呀,我...
地藏经上有一句话,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平时饮食没有节制,贪图口欲,暴饮暴食,那么他今生...
娑婆言释迦,西方言弥陀。先释迦者,教所由兴也。孺子封侯,尚不背本。凡夫入圣,岂得辜恩。古有临终焚香先供养释迦...父母不亲谁是亲,不敬父母敬何人 千两黄金万两银,有钱难买父母身 活着不尽儿女孝,死后排场瞎胡闹 在生之时不孝顺...
【原文】 世有疾恶者,谓世间为恶人,予力不能治。死必为神以痛治之。而不欲生西方。按佛言:神在六道中,为堕落之...
离中知
【佛光大辞典】
上篇:离二边分别止 | 下篇:离生 |
(寺名)梁武帝天监三年四月八日,帝率道俗登重矶殿披露忏悔,亲制愿文,于本第立光宅寺,铸金佛大像而奉祝之。见稽...
末伽始罗
衣体
智果
净入愿心
慢
那罗摩纳
种子六义
五相遍知所犯
聚落
阇维
阿弥陀真言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论佛教徒的修养

少年东来忍辱得福

今生得遇念佛法门是最大的幸运

饮食无度者得饥渴咽病的现世报

为何有的念佛人临终前先感恩释迦佛
劝孝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