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客善”之对称。一般世俗之人伦道德规范(指忠孝、十善等),称为旧善。反之,佛教所说宗教之善行(三归、五戒等),则称为客善。法界次第初门卷上之下(大四六·六七○中):“如来未兴于世,尔时已有十善之化,是为世间旧善。”(参阅“旧医”6594) p659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即最极微细之无明。就生起之次第而言,称为无始无明、根本无明、元品无明等;就伏断之次第而言,则称为最后品无明。...【护月】 梵名 Candra-gupta。 又称月藏。为中印度那烂陀寺之沙门,与护法论师同代。生平事迹不详,尝造《辨中边论...(术语)Pratyaya,译曰缘。大日经疏十曰:醯都(Hetu),因也。钵罗底也,缘也。...梵语 paindapātika,巴利语 pindapāta。乃印度僧人为资养色身而乞食于人之一种行仪。又作团堕(即取置食物于中...(印相)画佛顶髻之状也。义释十一曰:佛顶印如佛顶髻形,令顶高隆。更有手印。...【已受果种子】 p0229 瑜伽二卷一页云:又种子体,无始时来,相续不绝。性虽无始有之;然由净不净业,差别熏发,望...非如实信仰教法,而赖义理之智解与教法之分析所得之信念,称作解信。反之,全凭信仰、信心而入信者,称作仰信。 p5...(佛名)具名日月灯明佛。于过去出世,如今之释迦佛,现六瑞之相,说法华经之佛也。法华经序品曰:次复有佛,亦名日...【除遣能障现观粗品我慢】 p0912 瑜伽三十四卷十八页云:复于如是诸有诸生增上意乐,深生厌怖;及于涅槃随起一...梵语 vitarka,巴利语 vitakka。心所之名。为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识百法之一。旧译作觉。为寻求推度之意。即对事理...(名数)一、性罪,杀盗淫妄之四重戒,其自性是恶,不待佛制,犯之则得罪报也。二、遮罪,酒戒等自性非恶,佛为保护...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
世出世法,皆以孝顺为宗。《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名为戒。盖父母生我色身,师僧生我法身,三宝生我慧命...
雪斋禅师去拜访藏门禅师。要告辞时,藏门送他到门外。 藏门指着庭院里的一块石头,问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你且...
《观经》讲那个莲华座,你看看它穷微极妙到什么程度?超出我们想象,但我们可以依稀仿佛地去领会那么一点。比如它的...
自我是最难消融的,这是最可爱、最坚固、也是最讨厌的东西。人人都知道用自我中心的观点来衡量人、要求人、评断人、...
【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 这个地方要注意了...
末法行人,如我们者,比魔外的本领也比不上。《楞严经》说:色阴尽者,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于...
世间有很多东西是非常诱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很容易被诱惑。我们常常说境不迷人人自迷。如果说境迷人,是因...一、未来的某一天,有一位温柔贤惠,端庄秀美的女性本来是你今生的伴侣,但是由于现在你的邪淫,此生无法眷属圆满,...
旧善
【佛光大辞典】
上篇:旧律家 | 下篇:旧丛林 |
即能忆持而不忘失过去诸事之智慧。为菩萨后得无分别智之一。摄大乘论释卷九(大三一·三六七上):“后得无分别智有...
最后品无明
护月
钵罗底也
乞食
佛顶印
已受果种子
解信
灯明佛
除遣能障现观粗品我慢
寻
二罪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欲修孝顺者,须念念与戒相应

心中的石头

穷微极妙的莲华座

从禅修立场使得自我消融
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

与其寻找好师父,不如熟读这部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