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二卷一页云:又种子体,无始时来,相续不绝。性虽无始有之;然由净不净业,差别熏发,望数数取异熟果,说彼为新。若果已生;说此种子为已受果。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所受皆无因缘见】 p0743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一页云:诸有此见,一切士夫补特伽罗所受,皆是无因无缘。此...(术语)作恶事后之追悔,忏悔之心也。俱舍论四曰:恶作者,谓缘恶作心追悔性。唯识论七曰:悔谓恶作,恶所作事,追...凡二○○卷,一七○册。日本藤原为善,藤原为纯编于享和元年至天保五年(1801~1834)。此书系将日本天台宗延历寺门...梵名 Sajghabhadra。意译众贤、僧贤。(一)北印度迦湿弥罗国人。自幼即聪敏博达,颇有雅誉。深究大毗婆沙论。其时世...(人名)比丘名。译曰法正。见历代三宝记七,开元录三,贞元录五。梵Dharmarakṣa。...小乘说思惑品数有十,即欲界有贪嗔痴慢四惑,色界与无色界各有贪痴慢三惑,合而为十。此十惑分九地九品渐断之,九地...(术语)以伊字之三点譬法身般若解脱之三德。性灵集七曰:三点凝心,四量满怀。梁高僧传八曰:始自鹿苑,以四谛为言...四无色定之一,厌色缘空而入定,此定与无边的虚空相应,所以叫做空处定。...(杂语)法相,三论,天台,真言等升于官位之僧徒也。圣道之名,自圣净二门之别而来。...(术语)自教迹者,即是法佛自证之教,即秘密平等教也。为于此中诸为修行者皆悉不空。不空是不唐捐义,随彼力能皆向...【因等差别】 p0593 瑜伽五卷九页云:因等差别者:谓十因、四缘、五果。十因者:一、随说因,二、观待因,三、...毗尼日用切要...往生论...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
初学者必须由文字来做引导的,这以下举出一个实际的例子。 比方说外道跟佛弟子的差别,你看外道他们也是出家,希望...历史的因缘 诸位菩萨,祝大家吉祥如意,身心健康。 现在先跟大家说一说,为什么要学《占察善恶业报经》这一部经呢?...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是以四大菩萨做代表:第一位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萨,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观音菩萨,第三位是五台山的...
参禅人,只顾真参,只忙努力工夫,打失时,用头触柱,或用头碰地,眼泪挂脸上不止,才有参禅面目。若不在本参上忙工...
唯识学的建立,它告诉我们:其实整个人生的过程,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那么我们生命的所有的过程,都是自变自缘...问: 一切经典是佛证到的诸法实相,用言语流露出来的。众生的语言是由情识里生出来的,是由分别心生出来的。世间一...
佛法的因缘观,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说:第一个,你自身的因缘,就是纵向的因缘,你未来要往哪里去。你自身的因缘当然...
问: 如何帮助一个有赌博,不务正业的人早日回头? 大安法师答: 不务正业的人很多,都是无明烦恼习气很重。帮助他...
已受果种子
【法相辞典】
【已受果种子】 p0229
上篇:已具见谛 | 下篇:已遇缘声闻 |
宋藏(宋板大藏经)之一。又称开宝藏。自宋太祖开宝四年(971)至太平兴国八年(983),奉敕于成都开板之藏经,系汉...
所受皆无因缘见
恶作
华顶要略
僧伽跋陀罗
昙无兰
八十一品思惑
三点
空处定
圣道众
自教迹不空悉地乐欲一切菩萨母明妃
因等差别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想了生死必须掌握正确的轨则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要学习占察善恶业报经》
四大菩萨的表法意义

逞强好胜,终非道人资格

人生没有一个真实的外境可得
什么叫做无分别智

怎样让弥陀对我们的加持力达到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