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四谛十六行相。指小乘声闻修行者入圣位见道之前,于四善根位(即暖、顶、忍、世第一法)观察四谛,因每谛各有四种行相,合计十六行相。即观苦谛有非常、苦、空、非我四行相,观集谛有因、集、生、缘四行相,观灭谛有灭、静、妙、离四行相,观道谛有道、如、行、出四行相。[坐禅三昧经卷下、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九](参阅“四谛”1840) p649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全一卷。又作破庵和尚语录。南宋僧破庵祖先(1136~1211)撰,圆照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一册。收录卧龙山咸平禅院...(人名)Sudatta,旧称须达,须达多,译曰善施,善与。给孤独长者之名。西域记六曰:苏达多,唐言名施,旧曰须达,...谓劫数众多而不可思议。“劫”为古代印度表示极大时限之时间单位,佛教亦以之说明宇宙生成与毁灭之过程乃不可计算之...(杂语)修天台一念三千观法之窗。观一念具三千诸法,是乃天台宗之观法。此三千诸法,为由十界与十如与三世间而成者...【初地菩萨离五怖畏】 p0684 瑜伽四十七卷二十一页云:由诸菩萨、已能发起善决定心;于五怖畏、皆悉除断。由善...如来的德号,因如来是一切众生所依靠之处。...【二种于诸念住无有失坏】 p0045 显扬十九卷十九页云:又有二种于诸念住无有失坏。一、初无失坏。谓不散乱。由...(传说)宋范成大吴船录曰:泊嘉州单骑入峨眉,小峨中峨。昔传有游者,今不复有路,惟大峨一山,为佛书所记普贤大士...指主行事务者。禅院职事之别称。禅苑清规初以监寺、维那、典座、直岁等四职为主事,以后之清规加都寺、副寺,称为六...(杂名)世间之言语论说。此对于世间之正法而言。无量寿经下曰:不欣世语,乐在正论。...亦名:摩触戒犯缘 子题:有染心、染心 行事钞·尼众别行篇:“摩触戒。六缘成犯:一、是人男子。二、作人男子想。三...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有四种胜妙善法,能令众生得无量果、无量...毗尼日用切要...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 李商隐《咏史》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古人将富贵之道归结...般我们从学校毕了业,往往能考虑的就是就业和婚姻两个问题。 如果我们出了家,一方面,我们没有要为自己追求什么,...
佛说苦谛真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有人...布勃卡是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冠军,享有撑秆跳沙皇的美譬。他曾三十五次创造撑杆跳领域的世界记录;并且他所保持...
现在如果到中国,你作一个问卷调查,相信有轮回的、有三世因果的,估计比例不是太高。不相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
无常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劝告弟子们要认识到人生的生灭无常,以减少人们对娑婆世界的贪恋,从...
自己多年来一直关注和参与环保的活动,参加过捡垃圾、垃圾分类活动,也组织过植树、一米菜园活动,还到单位、社区或...
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指点,苦口婆心,慈悲之极,再三叮咛我们要信愿称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因为了解到我...
声闻十六行
【佛光大辞典】
上篇:声闻 | 下篇:声闻形 |
宝天,梵名 Ratnadeva,音译勒那提婆。为佛陀弟子之一。据贤愚经宝天因缘品第十一载,宝天原系舍卫国一长者之子,出...
破庵祖先禅师语录
苏多达
不思议劫
界如三千窗
初地菩萨离五怖畏
无常依
二种于诸念住无有失坏
普贤示现之所
主事
世语
尼摩触戒犯缘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佛说施灯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人生的失败离不开这三个字
圣严法师《发挥自己的生命力》

你自己做的,现在你自己受,没有冤枉的事
让心先摔过去

最管用的观念就是轮回和因果

【推荐】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简朴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