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禅与礼忏。禅宗行者依坐禅及礼拜三宝二者,以忏悔罪障。续高僧传卷二十释志超章(大五○·五九二上):“众感其言,心期遂爽,准式禅礼,课时无辍。”[唯识枢要卷上] p648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佛名)梵名提洹羯佛Dipaṁkara,译言锭光佛,或然灯佛。有足曰锭。无足曰灯。作定非。释迦佛尝称为儒童。此佛出世...【菩萨四事胜于二乘】 p1132 瑜伽三十五卷三页云:复由四事,当知菩萨、胜于一切声闻独觉。何等为四?一者、根胜。...(杂语)举一法之礼,全摄收他法之体也。又作举体全收。五教章中所谓:二义镕融,举体全摄。即其例也。...(物名)长竿之上以金铜造宝珠焰形,以立之于寺前。刹者土田之义,以表梵刹,故名刹竿。又西国不别设幡竿,于塔上立...指五台山。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代州,地处北地,故称北台。自古为佛教圣迹,乃文殊菩萨之灵地。(参阅“五台山”1192)...谓身心领受纳得,感受快感、不快感。成唯识论卷三(大三一·一一下):“受,谓领纳顺、违、俱非境相为性。”[四分...(名数)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复有十道。是解脱道。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损伏断”之对称。为经量部所立。即依无漏道之力,断灭烦恼种子,令不再生。此异于损伏断之暂时压止烦恼种子,触缘...佛示现人间,有八种相,名八相成道。大乘所说的八相是: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入灭。小乘...(譬喻)佛于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亦名:摇身戒释名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摇身者,左右戾身趋行也。”资持记释云:“戾,曲也。”(事钞记卷二五·...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弘化社32分本)...
现代社会的人际网络愈来愈复杂,关系也愈来愈疏离淡泊,于是很多人都想远离尘嚣过隐居生活。但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单...
在佛教里经常说未弘佛法,先结人缘。只有把这人缘结好了,那弘法才会顺利。这个结缘非常重要,我也经常说,帮人家就...不是说临终不打妄想,不是这个意思;是说临终妄想生起时,你能够回光返照--不随妄转,这叫正念分明。所以唯识所现、...问: 佛家讲,修行有所知障。我等即要靠已知、所知才能学习佛法。 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所障。...
第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首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法性,出世破...大家观自在,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九日,一般民间也称这天为观音圣诞,其实这天是观音菩萨出家纪念日。依惯例,各佛寺也...
延寿大师在常住永明寺期间,常为七众弟子授菩萨戒,日定一百零八件佛事为常课,主要是受持神咒、礼佛忏悔、诵经、坐...
远离粗言,粗言这口业就是粗恶的语言。我们在身、口、意三业当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这个口无遮挡。因为我们都有这...
禅礼
【佛光大辞典】
上篇:禅斋 | 下篇:禅镇 |
(术语)逼于剧苦而身热心恼也。法华经信解品曰: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诸热恼。...
定光
菩萨四事胜于二乘
举体全摄
刹竿
北台
领纳
十道
毕竟断
八相成道
五味
摇身白衣舍戒释名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推荐】「怨憎会」与「爱别离」

一个「缘」字,意义甚深
净界法师:什么是临终正念
如何判断「所知障」和「烦恼障」

《六祖坛经》慧能诗偈集
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永明延寿大师日定108件佛事为常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