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二卷或四卷。唐代宗密(780~841)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初宗密著有禅源诸诠集一书,收录禅宗诸家之言句偈颂,别称禅那理行诸诠集,凡百卷,后遇会昌法难(845)与唐末五代之乱而佚失,今仅残存都序,即是本书。宗密同属禅宗(荷泽禅)与华严宗,故主张教禅一致,本书即为提倡此一主张之代表作,为佛教思想史上之要典。本书将一切众生之根源称为本觉真性、佛性、心地,以此为主题而展开之理论,即是教义;依之修证开悟,便是禅;此即禅之本源,故称禅源。著者又多处征引大乘起信论之心真如、心生灭等,而将禅之实践分成五种,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于教禅一致之主张中,作者将教、禅各分为三种,互相发明融合,示其一致。教三种为:(一)密意依性说相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禅三宗为:(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 p648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buddha-jāna,巴利语 buddha-āna。佛特有之智慧。为最胜无上之智见,相当于一切种智。唯识法相以佛智有大圆...三结者: 一、见结 我见也。 二、戒取结 行邪戒也。 三、疑结 疑正理也。 五结者: 一、贪...(术语)又曰无想报,无想事。色界第四禅天有无想天处,生于此处,则五百大劫间心心所都灭,身实为枯木死灰,因而一...【慈氏菩萨受成佛记处】 p1269 西域记七卷二页云:三佛经行侧、有窣堵波,是梅呾离邪(唐言慈。卽姓也。旧曰弥勒。...梵语 sajkhyā。唯识宗作二十四不相应行法之一,胜论学派以之为二十四德之一。即表示存在之数量。印度将数分为单数...(术语)励力而勤善事也。观佛三昧经六曰:念佛功力,自然开悟。六妙法门曰:心慧开发,不加功力。然则功力在我,我...亦名:非时浆受法、非时药四法、受非时药法 子题:果汁、渴病因缘、蜜浆、非时药体无八患得加口法、药体八患、八患...【色有】 三有之一。三有指欲有、色有、无色有;与欲、色、无色三界同义。以色界四禅天的果报乃实有者,故称色有。...(杂语)佛在世,国人遇婆罗门则跪拜之。遇沙门则敬礼之。毗奈耶杂事一曰:六众报曰:汝等愚人,不闲礼式,谁合跪拜...(术语)众生本具之一心,大觉之妙体也,是云佛心。此心决定不改,故云印。犹如世间之印契,以此心印为禅之体而穷明...【受用果增上】 p0730 杂集论五卷七页云:受用果增上者:谓苦乐忧喜舍根。依此能受爱非爱异熟故。...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嘉兴藏流通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真正修行用上功的话,一定能净除杂念,一心念佛。同时,你要是在一心念佛,也可以净除杂念。杂念天天减少,那是证明...
问: 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 夫佛道正法,皆从缘生。故云心法四缘生,色法二缘起。若执...
研究证实,脑部退化与饮食有关。食用具有提高体内抗氧化含量的食物,有助延缓脑部煺化。相对的,饮食中少碰对脑部有...一、忏悔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未学佛以前,贡高我慢,自以为是,在红尘中每...
一、盂兰盆会的由来及其发展 盂兰盆会,是汉语系佛教地区的佛教徒根据《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历代...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
〖疑虑〗 念佛简单枯燥,功德恐怕不如读经吧 〖破疑〗 1、念佛除罪远胜闻经,弥陀赞叹。 〖经文〗 下品上生者,或有...我们中国有眼口鼻心思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阿弥陀佛的,也没有一个口里头不曾念过几声阿弥陀佛的;那二万万的妇女们...
禅源诸诠集都序
【佛光大辞典】
上篇:禅源寺 | 下篇:禅窟 |
【诸谛相应增上慧住菩萨十种行相四圣谛智】 p1363 瑜伽四十八卷八页云:如是菩萨。住此住中,多分希求智殊胜性。于...
佛智
三结
无想果
慈氏菩萨受成佛记处
数
功力
非时药受法
色有
跪拜
佛心印
受用果增上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净除杂念一心念佛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少碰9种对脑部有害的食物
《佛陀的四个法宝》谨记圆因老法师的教诲

农历七月不是鬼节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