栴檀像之略称。栴檀为一种香木,赤色者称牛头栴檀、赤栴檀;黑色者称为紫檀;白色者称为白檀。其木质致密,适于雕刻,然巨材不易得,故作品多为精巧之小佛像。其质地与香味均属上乘。我国多出产白檀。日本法隆寺所收藏之九面观音即为我国唐代檀像杰作。 p6444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名数)一自力。世间之人,宿世有善根,不依他人之教诫,自能以精进勇猛之力发菩提心,名为自力。二他力。世间之人...唐代译经僧。梵名音译弥陀山。睹货逻国人。自幼出家,游诸印度,遍学经论。武后时来唐,与实叉难陀共译大乘入楞伽经...【如来心入少欲住中三相】 p0583 瑜伽八十八卷十四页云:由三种相、如来心入少欲住中。一、由尔时化事究竟,为...凡七卷。南宋宗晓(1151~1214)编。又称四明教行录、教行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系仿灌顶之国清百录、遵式之金...(术语)自莹谓之光,照物谓之明。有二用:一者破闇,二者现法。佛之光明者,智慧之相也。探玄记三曰:光明亦二义:...【乐闻】 p1307 集异门论十卷十页云:乐闻者:谓所发语,软滑调顺;是名乐闻。...【智增悲增】 又作智增上、悲增上;或称智增上菩萨、悲增上菩萨。依唯识宗之说,八地以前的菩萨,分为智慧增上菩萨...【钵特摩】 此云红莲华。...(譬喻)憍慢之高譬如山也。释门归敬仪上曰:慢山上耸,俯视于人物。我室四蒙,包藏于见爱。...子题:与痴狂法、痴狂法、颠狂羯磨 戒本疏·七灭诤法:“明不痴者,以痴造罪,非心所怀,于教不制。痴解不作,未可...(术语)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六。使极乐之往生人,皆得那罗延之金刚坚固身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原文: 先後天衰弱,当以善於保养为事。若欲靠食物滋养,食素人宜多吃麦。食麦之力大於米力不止数倍。光吃了面食,...诸位的病苦,当然首先引起了我的痛切。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还能来共同修学佛法,这不能不说太难得!佛菩萨的慈悲,...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僧人诵经时用木锤敲击木鱼,便发出清脆的声音,用于掌握诵经节奏与调整音节。另一种木鱼,悬挂在寺院的斋堂附近,呈...
唯识学的观法,它有三个次第,我们简单讲一下: 第一个、唯识所现, 就是我们过去所造的善恶业力,它会如实的什么叫...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
因缘的聚合与离散,我们要接受无常变化的自然法则。 这种因缘的组合很正常,比如离散啊、欢聚啊;生啊、死啊一切存...
圣人、佛、菩萨跟我们凡夫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为什么要注重我们的念?我们是失念,失掉念头。念佛、念佛,就是一...
檀像
【佛光大辞典】
上篇:檀溪寺 | 下篇:檀弥离长者 |
(仪式)入龛三日后,移龛于法堂读经,是为移龛佛事。见象器笺十四。...
四力
寂友
如来心入少欲住中三相
四明尊者教行录
光明
乐闻
智增悲增
钵特摩
慢山
不痴毗尼释名
那罗延身愿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素食者滋养身体的方法
从心不苦到身不苦

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敲木鱼的由来

【推荐】障碍还是考验?就看你怎么去想像

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

世间的聚合与离散,皆应坦然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