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六。使极乐之往生人,皆得那罗延之金刚坚固身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为佛及转轮圣王之应化身所具足三十二相之一。又作真青眼相(梵 abhinīla-netra)。佛眼绀青,犹如青莲花,故以莲喻...指般若波罗蜜之法门为三乘共学之教。又作共般若、三乘共教、共教大乘。乃“不共教”之对称。依天台宗之化法四教而论...【三种乐生】 p0185 瑜伽五卷六页云:复有三种乐生。或有众生、用离生喜乐灌洒其身。谓初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一乐生...指果位之果。据南本涅槃经卷二十五师子吼品、法华玄义释签(会本)卷五上载,如无明为因,诸行为果;诸行为因,识为...【微小罪】 p1250 瑜伽二十二卷五页云:谓于诸小随小学处,若有所犯、可令还净;名微小罪。于诸学处,现行毁犯;说...(术语)杂乱染污真性者有三:一、烦恼杂染,起贪瞋我见等烦恼而杂染真性者。二、业杂染,由烦恼而造种种之恶业,以...(名数)涅槃所具备之八种法味: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净、虚通、不动、快乐是也。大藏法数曰:涅槃,梵语具云...1、指秽土。 2、依华严教之意,尘即微尘,于十方虚空界之每一微尘中都含有世界,叫做尘道世界。...(植物)Aśvattha,木名。探玄记二十曰:阿说他树,此云无罪树。谓绕三匝,能灭罪障,此是菩提树。百一羯磨五曰:...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是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而生的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金光明经玄义云三德:法身、般若、解脱,是为三,常、乐、我、净,是为德(常即不迁不变,乐即安隐寂灭,我即自在无...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问: 尊敬的大安法师,在您讲的《净土资粮--信愿行》中提到,净土法门往生极乐是活着就能信心决定往生,确信命终后...
智仙,俗姓李,仙居人(浙江永安县)。从小就不好乐于世俗的生活。出家后,游学到天竺寺,在首座和尚明义法师座下悟...
性空妙普禅师,汉州(今四川广汉)人。出家后,自号妙普庵主,结庐于青龙山野,日常除了修习禅定外,常以吹笛自娱。...
多生多劫我们负债负了众生的命债、情债、这个钱债,这些都要去偿还的,哪个债主的力量大,要债的力量强,就你先到哪...学佛,就是要学一个「诚」字,要从内心发出那分清净的诚;而怎样才能有「诚」呢?多数人都是将自己好的一面给别人看...
有一种错误的说法:你年纪轻体力强,应该研究教理;如果你年纪大了,好好念佛得了,不要搞那么复杂。但是这种说法对...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不单只是以拜佛、诵经、参加法会为修持,日常生活中,学习忍更是重要。在面对他人的叱骂、锤打、...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近《越风》社要出关于西...
那罗延身愿
【佛学大辞典】
上篇:那罗延身 | 下篇:邠耨文陀尼 |
(人名)摩竭陀国之频婆娑罗王,玄奘译曰影坚。义净译曰影胜。...
莲目相
共教
三种乐生
果果
微小罪
三杂染
涅槃八味
尘道
阿说他
六识
三德(三)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悲华经

一生念佛很精进,为何不能确信自己今生能往生

一生所系惟念西方,佛声浩瀚仙乐满耳

快活烈汉性空禅师

离开阿弥陀佛,难靠自力了生死
犯了错,要肯改过

年纪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吗
忍者无怨 必为人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