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Jyotiska,巴利名 Jotika。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一说瞻婆国人。佛弟子之一。又作聚底色迦、殊底色迦、残底墙迦、殊底穑迦、殊提、树提。意译星历、有命、火生、光明。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八载,瞻婆城有大长者,年老无子,奉事六师外道,以求得子。不久,其妻怀孕,问于六师,六师皆言是女子,不长命。又问于佛陀,佛陀言必为男子,具足妙相、福德。六师闻之,因而嫉妒,乃以庵罗果和合毒药使母服之,未几而死,该长者乃积薪火葬,时火烧死尸而腹裂,子从中而出,端坐火中,佛陀遣耆婆入火抱儿,如入清凉大河中,抱儿而还,长者复请佛陀为之命名,佛陀谓此儿生于猛火(梵 jyotis,音译树提)中,故取名为树提伽。另据光明童子因缘经载,树提伽后至佛所出家,断除烦恼,证阿罗汉果。[树提伽经、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大庄严论经卷十三、鼻奈耶卷六、俱舍论光记卷五、大唐西域记卷九] p624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cīvara-brsikā。指收纳三衣之囊袋。又作衣袋、三衣袋、袈裟袋、袈裟行李、袈裟文库、盛衣、打包。三衣,乃僧...兹说佛之三身,金光明经玄义云:三身者,身、即聚积之义,谓聚积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术语)谓如来之法身,湛然常住也。金刚经曰: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起信论义记上曰:非生非灭,...不净谓尘,不实谓妄。尘妄则指一切生死之境界。明神宗续入藏经序:“使人破尘妄之迷,以印妙圆之体。” p5763...(术语)对于修得或加行得之言。谓随生所得之法也。仁王经下曰:众生识初一念识异木石,生得善,生得恶。大乘义章三...子题:死尸、障道、梵天道、圣人道 含注戒本·戒经序:“佛言,僧说戒时,默妄语故,犯突吉罗。言障道者,障于四禅...【不可思议】 又作不思议。指不可思虑言说之境界。主要系用以形容诸佛菩萨觉悟之境地,与智慧、神通力之奥妙。俗谓...(流派)密教之总名也。又别谓密教中之大日宗。大日经所说胎藏部之真言是也。以与金刚部之金刚顶宗相对。菩提心论心...(仪式)死后三日所设之僧斋名。由亡人于此日见阎罗王而起。释氏要览下曰:北人亡至三日必斋僧,谓之见王斋。...【何故求闻正法】 p0706 瑜伽三十八卷十五页云:菩萨何故求闻正法?谓诸菩萨求内明时;为正修行法随法行;为广...为大乘起信论所说四种不同觉知之证悟阶段。即:(一)本觉,谓一切众生之自性清净心体远离妄念,同于虚空界而无所不遍...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定境的浅深,有四种差别。所以古人说:禅中无欲,欲中无禅。只要你心中还有欲望,你就进不了禅定了。这个禅定的浅深...
谈到自然造化的法则,有时候你深信因果到这个程度,才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自然造化的因果,我们可以举个例子:阎...一、生命的组织 世间事物,由无而有谓之生,能令生起的事物不断生长,得以延续的有机体谓之命。所以,生命不仅限于...
一、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闻慧,闻到了之后要去消化,好好思惟。思惟的时候要依靠参考资料,要依靠大众的智...
学佛,末法时期很乱,大家要用心简别邪正。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有人说,我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药师偈明明说...我们当下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这一念,祖师大德都在现前这一念加以指点。所以这一念起来,它一定会...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人,虽不自杀,亦难免杀业。以非杀无肉故,以钱雇人代杀故。...公元前225年的一天,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即将踏上伐楚的征程。秦王嬴政亲自送行。临行的时候,王翦请求秦始...
树提伽
【佛光大辞典】
上篇:树王 | 下篇:树提伽经 |
【熏习相】 p1295 世亲释二卷十二页云:是为熏习相者:谓阿赖耶识,有剎那灭等,是熏习相。剎那灭故。与诸转识俱时...
衣囊
佛之三身
无去无来
尘妄
生得
说戒默妄是障道法
不可思议
瑜伽宗
见王斋
何故求闻正法
四觉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天乘四种禅定之初禅

举心动念行为造作,举头三尺有神明
文珠法师《生命寿命与慧命》

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
修行人要把握当下这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