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所缘之境与能观之智俱泯亡。大品般若经卷十七(大八·三四九中):“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当作是念:虽生死道长,众生性多。尔时,应如是正忆念:生死边如虚空,众生性边亦如虚空,是中实无生死往来,亦无解脱者。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罗蜜,近一切种智。”三论玄义释之(大四五·七下):“然既无生死,亦无涅槃,则知亦无众生及以于佛,宁有经之与论耶?故内外并冥,缘观俱寂。”盖“缘”系指实相之境,“观”系指正观之智。即以无所得正观之智对应于不可思议之实相之境,而内外并冥,缘与观俱寂,一切戏论于此中全然泯息。 p613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一)在显教,喻称众生自性心之清净为心莲。(二)密教以凡夫之肉团心(汗栗驮),形如未开敷之八叶莲花,故称心莲。[...密教修法中,行者将本尊之真言逐字观想布列为圆明之字轮,称为句轮。据大日经义释卷十一所载,凡行者持诵真言时,当...【羊毛尘】 p0635 如色之分齐中说。 二解 积七兔毛尘为羊毛尘量。如逾缮那等量中说。...于一定区域所规划之建筑物。唐时对官舍寺宇皆用此称呼,如翻经院、戒坛院、禅院、律院、书院等。翻经院之名早为玄奘...(术语)六蔽心之一。愚痴之烦恼蔽心性也。...(杂语)公案。师因见雪狮子,乃指云:还有过得此色者么?众无对。其条下录诸师之评语,云门偃云:当时好便与推倒。...全一卷。唐代善无畏译。全称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又称虚空藏求闻持法经、虚空藏菩萨满愿最胜心...【一来果补特伽罗】 p0011 杂集论十三卷七页云:一来果补特伽罗者:谓于修道中,已断欲界第六品烦恼,安住彼道...亦名:遮事杂相、轻遮杂相 子题:遮事眼根二十三、遮事耳根有一、遮事舌根有二、遮事身根九十七、遮事发毛有六、遮...(人名)小乘外道二十论师之一。执那罗延天为万物之生本者。【又】(物名)宝名。义楚六帖十九曰:般若论云:摩陀罗...(术语)新曰异熟。旧曰果报。果报者,吾人今日之境界。为对于过去世业因(不善不恶也)之结果,故曰果。又为应于其...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劝发菩提心文...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世尊用芬陀利花来比喻我们念佛...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县楠溪江畔的一个古镇,这里风景如画,民风淳朴,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佛教已渐消亡,到现在已没...
《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的心在哪里,有几斤重,没有人能够知道。有人讲我的心比天高。佛法讲的这个...
有个父亲因长期失业,家庭压力过大,情绪失控,用滚烫的水,伤及还在念小学的儿子背部,儿子受到严重伤害,不想再看...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暇满当中主要有两个:第一个,你要得到人身;第二个,遇到佛法...
一个人要想进步,就是要学习佛的三藏十二部讲的戒定慧的内容,就是要通过闻思修来获得,听闻学习,思惟实践。只要一...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时,听过一部电影《阿里山风云》的主题曲《高山青》,里面有两句歌词:高山常青,绿水常流。描...
缘观俱寂
【佛光大辞典】
上篇:缘观 | 下篇:线香 |
(寺名)寺名。天台智者所居。智者别传曰:于当阳县玉泉山,而立精舍。蒙敕赐额,号为一音,重改为玉泉。其地本来荒...
心莲
句轮
羊毛尘
院
痴心
仰山指雪
虚空藏求闻持法
一来果补特伽罗
受具戒遮事杂相
摩陀罗
果报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推荐】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贵
能出家修行便是最好的归宿

慧远大师《三报论》之大略

观心无常,不再迷茫彷徨

小不忍则乱大谋

如果你想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后路切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