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钝使之一,十使之一。谓行者心神为疑惑所驱役而流转于三界间,不能出离。大乘义章卷六载,“使”为随逐系缚之意。以“使”比喻烦恼,如世间之公使随逐罪人,逮得便系缚;烦恼亦如此,长久随逐行人,系缚于三界,不令出离,故称为使。[法界次第卷上之上](参阅“五钝使”1164、“烦恼”5515) p584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密教五佛及其所配之五身。(一)大日如来,为常住三世净妙法身。(二)阿閦如来,为金刚坚固自性身。(三)宝生如来,为福...【有为法之共相】 p0552 大毗婆沙论三十九卷三页云:问:诸有为相,于有为法,为是自相?为共相耶?设尔;何失...华严经疏云三佛土: 一、法性土 法性土者,即法身如来所依之土,乃理土也。谓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禅林用语。指提示、唱道祖录公案。他如举示、举唱、举似等,皆同此意。景德传灯录卷八则川和尚章(大五一·二六一上...(术语)超绝一切心法之佛位也。大日经真言品曰:诸佛自证三菩提不思议界超越心地。同疏三曰:如世人拳趾动足皆依于...(譬喻)妄念鼓动,譬之于风。性灵集八曰:一念妄风鼓波涛。...【胎生】 四生之一。如人类在母胎内完具身体而生者,劫初之人,男女未分,皆为化生,其后发淫情而生男女二根,始为...【阇那崛多】 此言志德。北印度人,刹帝利种。少怀达量,长垂清范,游涉行化,来达兹境。周武帝世,译普门重颂...【杂染静虑无色】 p1414 显扬二卷三页云:杂染者:谓于上静虑,起深爱味、见、慢、及疑。爱味者:谓有十种。一、俱...(本生)法苑珠林四十二曰:昔有树提伽长者,造旃檀钵着络囊中,悬高象牙杙上作是言:若沙门婆罗门不以梯杖能得者即...(名数)一胜道沙门,佛与独觉自能觉者。二示道沙门,如舍利弗说法示道者。三命道沙门,如阿难以戒定慧为命者。四污...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给大家介绍了这么多的净土祖师,几乎都是遥不可及,为什么呢?都在古代。今天我们讲一个近代的大...
文殊菩萨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又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在华严法会上的二大肋侍,助佛弘化。 文殊师利,或称...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诗人,虔诚的佛教信徒。祖籍太原。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白居...聪明的一休是很招人喜欢的,喜欢他的中国人可能有好几代了。一休和尚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生于l394年,是后小松天皇...
这个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法处所摄色有五种,这里只列出了二个,我们把五个都念出来: 第一极迥色: 这是依假想观,好...
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有一次,一位不信佛的游客问一位师父:你们寺院里搞的是什么玩意儿?因为他没有...
念佛首先要有信心、有愿心、还要有三种心。这三种心就是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这个深心就不是浅的心,是你深深...很少人能够在面对生离死别时若无其事,以我自己来说,当我在1988年回俗家探亲,虽然已经出家几十载了,可是一见到父...
疑使
【佛光大辞典】
上篇:疑见 | 下篇:疑刺 |
因明用语。敌者(问难者)就立者(立论者)所立之三支,指斥其过误,称为破。己所用以破斥他人主张之言论,确有破斥...
五佛五身
有为法之共相
三佛土
举向
超越心地
妄风
胎生
阇那崛多
杂染静虑无色
宾头卢住世因缘
四种沙门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民国高僧谛闲法师

文殊菩萨与净土法门的因缘

白居易的知足常乐思想
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

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五种法处所摄色

【推荐】不学佛的人对佛法存在怎样的误解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