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教三流之一。指唐朝慈愍三藏慧日(680~748)所传净土教之流派。慧日于睿宗嗣圣十九年(702)入西域,遍参硕学大德,曾蒙北印度健陀罗国之观世音像示教,开元七年(719)归返长安。平生勤修净土,弘扬所证之法门,并记述传承之教法,著有净土慈悲集三卷、净土文记五卷等,今皆不存。仅于法照所作五会法事赞中之“般舟三昧赞”、永明延寿之万善同归集中所引用之文,及元照之芝园集一书中之论慈愍三藏集书、佛祖统纪卷四十六等所记载,略能揣摩慧日学说之一斑,可推知慧日所倡修者,颇具“禅净融合”之倾向,而后世盛行于我国之“禅净一致”之说,论其起源,或可远推至慈愍流。 p580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禅林用语。禅林中,特为住持、首座、知事等特定之人供应茶水;或于每年一月一日、五月十五日、十一月十五日等日之饭...戒本疏·四波罗夷法:“对淫,制学离染行不净观等;对盗,制学少欲知足行;对杀,制修慈悲愍物;对妄,制修实语行等...(杂语)雕刻佛像,每下一刀,须礼拜三宝三次。画像经文,谓之一笔三礼,又曰:一字三礼。...义决择者,谓依六义而起决择,何等六义?谓自性义、因义、果义、业义、相应义、转义。 自性义者,谓遍计所执等三自...1、指大乘之五宗,即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三论宗、律宗。 2、指禅宗之五宗。...【一切门苦中有四苦】 p0015 瑜伽四十四卷十二页云:一切门苦中,复有四苦。一、那落迦苦,二、傍生苦,三、鬼...为比喻五种佛道修行阶段之五句,乃宋代临济宗汾阳善昭禅师所施设。五句即:(一)入门句,谓初入佛道,犹如独在异乡邂...(杂语)讽诵文一通中始中终三所置敬字始为敬白讽诵之事。次为仍所修如件敬白。后为干时某年某月日弟子等敬白。是曰...(杂名)随愿文之有无。若有愿文,则表白已后读之。其愿文随施主之意制之,见明眼论。...又称外道四宗、外道四见、外道四计、四种外道、四见、四执。系印度古代各种外道就诸法之一异、常无常、因果有无等问...【能化神境智通品类差别】 p0898 瑜伽三十七卷七页云:云何能化神境智通品类差别?谓若略说、无事而有;是名为...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这二十句共勉语,并没有前后一定的连贯关系与次第,不过,开头二句:信佛学法敬僧,三宝万世明灯。与最后二句:处处...
一般人拜佛,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所求的拜佛,不能算是修菩萨行,故对人格的成长亦无助益,甚至...贪、嗔、痴、慢、疑是众生的根本烦恼。慢,就是贡高我慢,是与生俱来的,凡夫众生都有。当这个慢心生起的时候,我们...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秉持这个目标而精进办道,贯注精神,一心一意,安住如来正法当...
大愿力行无胆怯 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 这是《佛国记》(又称《法显传》、《历游天竺记》等)开篇的第一句话,...
【原文】 汪舟次曰。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此。常即万恶淫为首一语思之。 世间恶业无穷。何至以淫为...
1.在日常驾驶中小心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别去撞小动物,别去碾压小动物的尸体。撞车、撞人不好,要负责的,...问: 佛能预知我们的未来吗? 衍慈法师答: 你问的是佛能否知道我们的未来。其实佛陀悉知悉见,不但对我们的过去与...
慈愍流
【佛光大辞典】
上篇:慈云妙意 | 下篇:慈寿寺 |
(杂名)帝释天所居之城,即善见城。又名喜见城。在须弥山顶。...
特为茶
四重戒对治行
一刀三礼
义决择
五宗
一切门苦中有四苦
汾阳五门句
三敬
神文表白愿文
外道四执
能化神境智通品类差别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圣严法师:四众佛子共勉语

拜佛有三层意义
大安法师:如何克服贡高我慢之心
出家忧道不忧贫

法显大师历时十五年的西行求法之旅

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