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三卷。北宋契嵩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镡津文集卷一至卷三。阐说佛教要义,以调和儒释二教。契嵩对北宋当时儒家排佛之论力加反驳,而提倡儒佛一致之说。以佛家之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饮酒、不妄语)配于儒家之五常(仁、义、礼、智、信),并加以说明。计分原教、劝书、广原教、孝论、檀经赞等五篇。宋濂、李之全为作序,子柔为作后序。嘉祐七年(1062),与所著传法正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论等,同时获准入藏。 p5938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如世尊说。诸有苾刍。离欲恶不善法。广说乃至于第四静虑。具足安住。彼于尔时。非思自害。非思害他。非思俱害。能思...(佛名)经云无碍光佛,论云无碍光如来。阿弥陀如来十二异名之一。往生论曰: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四缘成:一、纯黑羊毛;二、作三衣,除作毡被卧具,罪非此戒;三、为己;四、自作成犯。”(...指为佛之教法所覆被之众生机类。全称所被机类。又作所被之缘、所被之机、所为。华严经疏卷三(大三五·五一七下):...【坏苦】 为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之一。又作变异苦,乐境变坏的苦。对所爱的人或物,因死亡破坏的变化所生起的苦...(物名)禅林之目,铁钵之敷藉物。日用轨范曰:先展钵单,仰左手取钵安单上。其制,以柿汁累合厚纸造之。于横三掇之...【法界无量】 p0761 瑜伽四十六卷十六页云:云何法界无量?谓善不善无记诸法。如是等类差别道理,应知无量。 ...乃指十思想或十种观想。即:(一)无常想,观一切有为法皆新新生灭,无常变坏。(二)苦想,观一切有为法无常,常受三苦...(名数)观无量寿经所说之善根。二善为定善散善,三福为世福,戒福,行福。...(术语)神机之语句。大明录曰:文义俱明者,谓之理。忘言独契者,谓之机。山庵杂录曰:机语相投容入室。...(术语)总括诸法为十二处,摄属于法处而为意处之所对者,有五种,一极略色,分析色声香味触,眼耳鼻舌身等有质之实...(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毗尼日用切要...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
作为肉类的替代品,仿荤实物似乎是素食餐厅的必备。仿荤味道很好,也不真是肉,为什么要拒绝呢?今天我们从常见的五...
为了健康长寿,疗病养生,近年来,人们不断从医药与饮食上研究,证实肉食对人体健康确是害多利少,而五谷、杂粮、蔬...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三衣。即: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此三衣总称为支伐罗。由...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这样的一个高度,进一步地就推断出九法界众生...
昔时世尊听闻维摩诘长者卧病在床,便教敕文殊师利菩萨前去探望、慰问。诸菩萨、佛陀弟子及天人等,悉知此二大士相见...还有人有疑问,说如果这个临终的人他一生都不信佛也不念佛,我们能不能临时跟他开导跟他助念让他往生呢?请问大家说...
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 当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烦恼时,有些念佛人的典范常能发生安定鼓励的作用。这些念佛人往往是近...
大藏经者,如来之慧命,人天之眼目。无明长夜之智炬,生死苦海之慈航。觉先觉后之法源,世出世间之道本也。若非宿植...
辅教编
【佛光大辞典】
上篇:赵归真 | 下篇:轻毛 |
唯识论云:如何实我不可得耶?诸所执我,略有三种: 一者、执我体常周遍量同虚空随处造业受苦乐故 此执非理,...
乐速通行
无碍光如来
黑毛卧具戒犯缘
所被
坏苦
钵单
法界无量
十想
二善三福
机语
法处所摄色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仿荤素食不是肉,为什么也要少吃

以这种态度来茹素,自然能身心清净
出家人的三衣

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

香积法味供养
道证法师:临时助念也可往生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