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极乐净土二十九种庄严中,属国土庄严之十七种功德之一。谓极乐净土之种种庄严皆具足珍宝性,而有妙庄严。昙鸾于往生论注卷上更明示佛所以起此功德之因,谓其因见有国土之众生,以泥土、木石营建华屋,乃至雕金镂玉而犹不知餍足,更加奔走营建。遂兴起大悲愿,冀望若成佛果,必令珍宝具足,妆饰华丽,使众生悉皆满足,无求其余,而自得于佛道。同书卷下复说此功德之不可思议之妙用(大四○·八三七下):“此云何不思议?彼种种事,或一宝、十宝、百宝、无量宝,随心称意,庄严具足。此庄严事,如净明镜,十方国土净秽诸相善恶业缘一切悉现。”[大阿弥陀经卷下、无量寿经卷上、净土论] p587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善通达】 p1139 瑜伽八十四卷五页云:善通达者:如实知故。 二解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二页云:善通达者:尽所有性故...云何有诤?几是有诤?为何义故观有诤耶?谓以依如是贪瞋癡故,执持刀杖发起一切斗讼违诤,执持刀杖等是诤因贪等是诤...(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因舍利弗之间而说东方八佛之名号,闻者不退菩提也。...指西方极乐世界。...即密教用于观想 (oj,唵)字字义之观法。守护国界经卷九载,“唵”字即指一切法门、毗卢遮那佛之真身、一切陀罗尼...全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昔时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诸比丘宣说四谛之法。本经为中阿...(术语)旧译果报,新译异熟。依过去之善恶而得之果报总名,谓果异于因之性质而成熟也。如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真实究竟解脱有二种前行法】 p0921 瑜伽八十五卷五页云:复次卽彼解脱,有二种前行法。一者、见前行法,二者...(名数)胜论师所立之六句义也。胜论之本师立六句义,其末师立十句义。佛道论衡序曰:天竺盛于六谛,神州重于二篇。...(仪式)上堂有二种:一、上法堂,为演法而上法堂也,此有旦望上堂、五参上堂、九参上堂、谢秉拂上堂、谢都寺上堂、...即读诵经典。系为解义或祈愿、回向而诵读经典。读经包舍多种类别,若为赞叹佛德而读,称为诵经、讽经;若为通解经义...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佛在世时,领导弟子修行,弟子中有一位叫提婆达多,他是佛陀俗家的堂弟。提婆达多学佛之后,不但没有缩小自己的欲心...
在三坛大戒中,每于受戒前夕,戒场都会为戒子们安排隆重殊胜的忏摩仪式,戒子须礼佛、忏悔、发愿,以达身心清净,纳...
问: 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实践上,有没有差别? 大安法师答: 信佛和不信佛这两种人,在生活方式和...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在一树下盘腿而坐,静坐思惟,见到一饿鬼,身体犹如燃烧的火柱...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
虽然社会上也还不断上演佛教故事目连救母等有关佛教报恩孝亲的片子;可是一些无知之徒,仍然丧心病狂的用韩愈的话来...
印象中,奶奶笃信佛教,每日吃斋念佛,特别信奉观音。信奉观音的奶奶有着一颗菩萨心肠,小时候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
各位莲友,东林佛号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将近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在东林祖庭和净土苑是常住每天念佛的主要的音声格调,...
种种事功德
【佛光大辞典】
上篇:种种色世界 | 下篇:种种界智力 |
(一)即论义。指藉往复问答以阐明法门之义理。(参阅“论义”6171) (二)梵名 Upade?a。论议经之略称。为十二部经之...
善通达
有诤
八佛名号经
安乐净土
唵字观
四谛经
异熟
真实究竟解脱有二种前行法
六谛
上堂
读经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阿阇世王杀父篡位

受三坛大戒前,为何要有忏摩仪式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贤善长者妇堕饿鬼缘

印光大师对祭祖焚烧纸钱的开示

佛教报恩孝亲谈

一念善心即为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