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僧帐、供帐。即记僧尼名称及出家得度等事之簿册。罗什译之仁王经嘱累品(大八·八三三下):“立统官摄僧,典主僧籍,大小僧统共相摄缚,如狱囚法、兵奴之法,当尔之时,佛法不久。”我国至魏晋时,僧籍之制已严,由朝廷设僧正或昭玄曹统管,隋代时沿北朝旧制,唐代时由尚书省之祠部与左右街僧录司管理。依唐会要所载,旧制僧尼簿,三年一造其籍。一份送祠部,一份留州县。唐文宗太和四年(830)正月,祠部令天下僧尼,具名上申,以凭给牒;翌年敕天下之州郡造僧尼之籍。至宋代由僧录司掌僧籍之事。[佛祖统纪卷四十、魏书释老志第二十、唐书百官志第三十八、宋史职官志第一一八鸿胪寺条](参阅“度牒”3779) p575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等起愚】 p1119 显扬十四卷三页云:等起愚者:颂曰:迷惑初因故,计常因无因。论曰:世间愚夫、或于身所有初因、...言学处耶。所言学者。谓于五处。未满为满。恒勤坚正。修习加行。故名为学。所言处者。即离杀等。是学所依。故名为处...生即无生,无生即生,是诸部般若经所说的道理。俗谛叫做生,真谛却叫做无生,因为俗谛所说的生本来是无生,所谓生者...又作迷悟一途、迷悟不二。迷无自性,无自性故空;故迷为空,悟亦空。空体同一,称为一如,此为空宗之义;又迷如冰,...谓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历经四处十六会三十万颂之讲说始告完成。略作四处六会。四处,指王舍城之鹫峰山(灵鹫山...(术语)涅槃之相离一切之相,谓之寂灭相。法华经方便品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智度论八十七曰:涅槃即是寂灭...【时解脱与不时解脱差别】 p0918 大毗婆沙论一百一卷十六页云:复次依狭小道而得解脱,故名时解脱。狭小道者:...(杂语)唐沙门慧海曰:经云有大经卷量等三千大千界,内在微尘中。一尘者是一念心尘也。故云一念尘中演出河沙偈,时...嘱,为付嘱、付托之义;累,为烦劳荷负之义。谓以事嘱托他人而令其负荷。宗门中,每以传付佛祖大法,令后人护持,称...子题:五逆名非佛所制、五逆有夷兰者是佛制、破僧有三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言体状者。如 五逆名 , 非佛所制 ;...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十三大院之一,位在左方第二重。院内安置除盖障、破恶趣、施无畏、除疑怪、不思议慧、悲愍慧、慈...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节录《善生经》(中阿含) 丈夫对待妻子的五个要点: 一者、怜念妻子,(事事体谅体贴妻子) 二者、不轻慢,(尊重妻子,...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么佛性是什么呢?佛就是觉悟,一切众生都有觉悟的本性,称为佛性。性,就是永不改变...
彭际清(1740~1796),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知归子及二林居士,生于江苏长洲县(今苏州市)一个典型的士族...
念准提咒,对于初学者,是否需要记数以及基本的遍数? 初步的念学准提咒子这个法门,最好是记数字念!记数字在别的...
我们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第一,我们对这个路途可能还没有搞清楚,第二,我们对世间的万缘不能彻...
为什么我们读经典?就是借教观心!一个修行人,什么叫做静坐、修观?就是你跟你自己沟通,你必须跟你深层的自我意识...施比受更快乐!我们办公室的庞老师说过不止一次,因为她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从她脸上如春花般灿烂的笑容就能看出。每...
【经典介绍】 《增一阿含经》,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而得名。此经主要记述佛陀及其弟子...
僧籍
【佛光大辞典】
上篇:僧宝果 | 下篇:僧护 |
羯尼迦,梵语 karnikāra,巴利语 kanikāra。又称迦尼迦树、尼迦割罗树。意译为耳作树。学名 Pterospermum acerif...
等起愚
学处
生即无生
迷悟一如
四处十六会
寂灭相
时解脱与不时解脱差别
大经卷在一微尘内
嘱累
五逆体状
除盖障院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夫妻之间如何相处(佛经节录)

一辈子修持净土,究竟能不能去呢

净宗大德彭际清居士

南怀瑾开示准提法门修法

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施比受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