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8~740)唐代僧。长安高陵人,俗姓长孙。初举进士第,后出家。善属文。任供奉之职。随玄宗至雒时,一行禅师奏请召集天下英髦学兼内外者,大建论场;道氤被推登首座,诸师皆为屈伏。开元十八年(730),与道士伊谦辩论释、道二教之优劣,师雄论奋发,伊谦为之折伏,玄宗倍加赞叹,并赏赐绢等物。开元二十八年入寂,世寿七十三。著有对御论衡、大乘法宝五门名教、信法仪、唯识疏、法华经疏、御注金刚经疏宣演等书,其中以御注金刚经疏宣演为唐玄宗所著御注金刚经之复注本,此书于历代经籍目录中仅见其名,内容不明,直至敦煌本出,方得尽悉其奥。[宋高僧传卷五] p5641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梵语 pāyattika,巴利语 pācittiya 或 pācittika。为比丘、比丘尼所受持之具足戒之一。又作贝逸提、波罗逸尼柯、...【如来十号】 p0576 瑜伽三十八卷三页云:又诸如来、略有十种功德名号随念功德。何等为十?谓薄伽梵、号为如来...谓择灭非择灭。是名灭界。复次诸有色法。总名色界。除择灭非择灭。余无色法。是名无色界。择灭非择灭。是名灭界。...【菩萨增上意乐】 p1130 瑜伽四十七卷十页云:当知此中净信为先,择法为先,于诸佛法,所有胜解印解决定;是名菩萨...(术语)禅家宗匠接人之作略,或用棒,或用大喝。棒始于德山,喝来自临济,临济问黄檗,如何是佛法的大意?檗便打。...指专注观想一境而心不散乱、移动。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二上):“正坐西向谛观于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 ...全一卷。唐代不空(梵 Amoghavajra)译。全称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又称般若理趣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册。相当于...【赡部洲】 p1457 瑜伽二卷十二页云:又赡部洲、循其边际,有轮王路,真金所成。如四大王天有情膝量,没住大海。若...【婆里旱】 梁云力士。又梵云末罗。此云力。言力士者,梵本无文,译人义立。...【无著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七位。此位菩萨,修方便行,求法度生,心无厌足,悟诸法寂静,一无所著,...(杂语)Vande,又作漫提。译曰礼拜。观自在如意轮瑜伽法要曰:行人面于西,漫提自在王,次礼余方佛。一本作满泥。...(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
阿弥陀佛是无限量、无边际,要对治我们的心和我们凡夫的毛病,就是要用阿弥陀来对治。在无量里面,一切都是无量的,...
问: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绍云老和尚答: 在广义来说,两者是一样的。在宗门下来讲呢,就不一样的了。 静坐可以...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 世尊曰:如来灭后,多有波旬(魔道子孙)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头披褐,称佛弟子...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此未达理性,而但依...也许,有的朋友认为,现在谁都可以戴佛珠就像普通的金银首饰、钻石珠宝一样,不过是一种装饰罢了,戴不戴佛珠似乎也...第一章 佛教的特色 第一 佛是人而不是神 遍看全世界各个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
苦谛的内容 无常变坏的依正二报,使众生造业受苦。世间法就是无常的,不断在变化,中国的《易经》称它为「生生不已...
相信了阿弥陀佛的名号的功德,他才会去执持啊!执就是执受;持就是不让它失去,就是牢牢的抓牢。但这个执持就是专念...
道氤
【佛光大辞典】
上篇:道根 | 下篇:道泰 |
(杂语)往生要集十乐中之第六乐。往生净土后,将娑婆结缘之父母知友,自在引接而济度之乐也。要集上末曰:若生极乐...
波逸提
如来十号
灭界
菩萨增上意乐
棒喝
专想
理趣经
赡部洲
婆里旱
无著行
满泥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想要接触到这个光明,就一定要念佛

坐禅与静坐是不是一样

佛说末法时代的六种外道

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
心律法师:戴佛珠的含义
【推荐】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佛教四圣谛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