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649?)唐代僧。河东(山西)人,俗姓尹。十三岁出家,从学于昙延法师,致力于涅槃经之研究,复从净愿学十地经论。后奉隋炀帝之诏,入大禅定道场。唐贞观年间(627~649),为律藏寺上座,且住大总持寺。贞观十四年,应宝昌寺之请,讲说涅槃经。玄奘始译经之时,即参与译场,任“证义”之职。后受召入住大慈恩寺。贞观末年示寂。[续高僧传卷十五] p563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术语)谓三摩也。三止之一。无明颠倒者了得实相之真性,随缘而内外之变化无动于心,安心不动也。翻译名义集曰:止...佛典中经常用以比喻劫期长远、不可胜计之譬喻有五,即:(一)草木喻,若将大千世界之草木皆寸斩为筹,每隔百年取一筹...【四种有情众中安立杂染】 p0467 瑜伽八十五卷十九页云:复次有四种有情众,当知于中,安立杂染。何等为四?一者、...无间道者,谓由此道无间,永断烦恼令无所余。所以者何?由此道无间,能永除遣此品烦恼所生品类粗重令无有余,又转粗...次三禅者,若于二禅定厌离喜相,入中间禅。从未到地,澄静其心,泯然入定,不依内外,与乐俱发,具足五支功德(一舍...法会时用以赞叹三宝或追悼死者之文。多系古德所作之法语、发愿文、回向文,或偈颂。禅宗之心王铭、信心铭、参同契、...(杂名)佛祖统纪三十六曰:齐武帝永明元年,敕长干寺玄畅。同法献为僧主,分任江南北事,时号黑衣二杰。...【十二类生】 指众生依受生的差异,而有各种分类。例如九类生,即指胎、卵、湿、化等四生,再加上有色、无色、有想...【寿尽故死】 p1270 瑜伽一卷十三页云:云何寿尽故死?犹如有一、随感寿量满尽故死。此名时死。...(异类)Kuladanta,又作究罗檀度。鬼王名。译曰战无敌。见金光明文句七。...(术语)Guṇa,由原质之意言之,原质者,必有活动,为作者之意,遂为德之意。胜论师六句义中之第二。译曰依,依止...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念是修行法门。我们有点执着,因为如少水鱼,当生开悟不是很...
(一) 《心经》,发挥三世诸佛所证之菩提涅槃,一切众生本具之真如佛性,十方如来度生之要道,凡百行人作佛之良谟...若别释五戒义者。第(一)杀戒。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云。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况学佛之人。岂肯萌其杀念而招...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一日,世尊告诉诸比丘:有四种无碍辩才,是哪四种呢?即:义无碍辩、法无碍辩、辞无碍辩...
1.心里装着善良,装着宽容,装着真诚,装着感恩,你的生命就充满了阳光。无论遇到任何矛盾,都会首先查找自身的不足...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参师访友,历尽艰辛,心心念念,只为己躬下事未明,忧悲痛切...1.工作是一阵子,家庭是一辈子;世间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家庭的失败。 2.你占有财富,财富占有你的精神;你拥有名...
我们上晚殿主要是念佛,念阿弥陀佛。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求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念《阿弥陀经》时要诚恳,出声诵...
道洪
【佛光大辞典】
上篇:道昭 | 下篇:道衍 |
梵语 bhāvanā-mārga。数数修习道之意。又作有学道。三道之一。(一)于小乘中,修道乃于见道位时,起无漏智,初证...
方便随缘止
大劫五喻
四种有情众中安立杂染
无间道
三禅
讽诵文
黑衣二杰
十二类生
寿尽故死
鸠罗檀提
求那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推荐】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印光大师谈《心经》
虚云老和尚《五戒开示》

四种无碍辩才

心里装什么就会跟什么结缘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解除烦恼的十条格言
